• HD
  • 1(超清)
一九四四

一九四四

主演:
卡斯帕·威尔伯格,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麦肯·施密特
备注:
更新1(超清)
类型:
战争片 剧情,历史,战争
导演:
埃尔莫·纽加农
年代:
2015
地区:
其它
更新:
2024-03-02 21:08
简介: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详细
相关战争片
一九四四剧情简介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到了9月,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红军中的叶沙尼亚(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士兵也亲眼见证了,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黑、白三色旗,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  占领塔林,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11月,在萨雷马岛泥泞、茂密的森林中,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  这,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
一九四四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1944年,整个地球都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战争的最为艰苦的阶段:英美联军走出当年敦刻尔克失败的阴影,成功登陆法国西海岸;太平洋上,从瓜达尔卡纳尔到菲律宾群岛,美海军和陆战队组合正艰难地拔除日本驻守的岛屿据点;东方战场上的中国人正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拼杀。战争是残酷的,被动接受战争的国家和人们最是苦不堪言,一个处在波罗的海边缘的浪漫小国,在这个年头正是如此,它就是爱沙尼亚。若不是地理爱好者,真没几个人说得清爱沙尼亚在什么位置,翻开地图才知道,这个纬度上典型的北欧国家,正好处在苏联大军反击德国的前哨站上,夹在苏德大国之间的感受,看来不只是波兰人懂得流眼泪。
  1944年,苏军打破列宁格勒封锁,开始了向西的全面反攻,德国人节节败退,主要兵力相继退出爱沙尼亚,这个真空地带很快便面临着“新”的威胁——苏联军队。面对希特勒为了巩固东线战场,此时也顾不上什么大日耳曼“优良”血统了,相继招募了数个外籍兵团,组建武装党卫军部队。在爱沙尼亚,大批爱国志士加入了这个纳粹军队(在爱沙尼亚,大多数的人们并不效忠于希特勒,而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亲人)抵抗苏军,一个编号第20的掷弹兵师——爱沙尼亚师成立了,而他们的对手,竟然是苏军在当地征募组建的爱沙尼亚兵团。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苦难,被动接受战争的人们,举起他国武装的枪炮,面对自己的骨肉弟兄。
  影片从德军视角切入,通过中场时的一次两军冲突,转而进入苏军的视角,如此情节布局尚属少见,然而,两位男主先后在各自的场景中逝去,更是令人唏嘘。影片似乎并不想落入战争片的固有模式,带给观众的更多是战争的残酷与面对逝去的无奈。
【关于对认识德国武装党卫军的一点交流】
  1、很多人没搞清楚武装党卫军的概念,武装党卫军并不等于党卫队,跟盖世太保更是没有关系,它是德国在二战时在党卫队(起初是希特勒的私人卫队,不是军人)基础上根据战争需要发展而来的有别于国防军的军事化部队。说起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国防军当然还是更胜一筹,常听到的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都是国防军高级将领。
  2、武装党卫军大多臭名昭著、手段残忍、作战勇猛、结局惨烈,但二战期间也涌现出不少王牌部队:第1警卫旗队师(希特勒警卫部队组建,血统“正宗”)、第2帝国师(党卫队机动部队组建,二战救火队)、第3骷髅师(纳粹集中营警卫人员组建,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第5维京师(著名的北欧师,早些年都是彪悍的维京海盗,你说能不猛吗)。第20爱沙尼亚师,呵呵,二战史书上基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