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
德云社成立25周年庆典

德云社成立25周年庆典

主演:
郭德纲于谦高峰栾云平烧饼曹鹤阳张九龄王九龙冯照洋高玉凯王善勇
备注:
HD
类型:
综艺节目
导演:
未知
年代:
2021
地区:
内地
更新:
2021-10-28 03:03
简介:
德云社25周年庆典如期而至!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上演了一场表演。其中有张九龄、王九龙的《学方言》,郭德纲、于谦的《艺术的艺术》,高玉凯、王善勇的《字成文》,烧饼、曹鹤阳的《黄鹤楼》,郭德纲、于谦、冯朝阳的《左右逢源》,高峰、栾云平的《学无线电》,请继续关注精彩内.....详细
相关综艺节目
德云社成立25周年庆典剧情简介
德云社25周年庆典如期而至!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上演了一场表演。其中有张九龄、王九龙的《学方言》,郭德纲、于谦的《艺术的艺术》,高玉凯、王善勇的《字成文》,烧饼、曹鹤阳的《黄鹤楼》,郭德纲、于谦、冯朝阳的《左右逢源》,高峰、栾云平的《学无线电》,请继续关注精彩内容!
德云社成立25周年庆典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1.“钢丝”的三种成分1.1.寡居者“德云女孩”,是昵称,也是类似于“夜香”的美称——这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都已婚已育,没有一个是女孩——准确地说是生育过男孩女孩的妇人。德云社现场观众的主要构成,是又有钱又有闲的妇女,也就是北方话中的婆娘、媳妇、家里的、那口子。她们的老公是大大小小的老板,所以他们衣食无忧,当孩子不需要照顾以后,她们的时间和心灵都需要填充。虽然她们的婚姻未必存在问题,但她们在精神上是寡居的。德云社都是男演员,且多数很年轻,还有几个很帅,刚好满足了寡居者的需要。这些寡居者,经常也是相声票友,她们对德云社的套路非常熟悉,对相声的了解甚至不亚于台上的演员。现场的互动中,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反逗”了男演员,她们到现场的原因就是要把男演员作为游戏的对象。经常地,她们还会向男演员展示特别的情感——宠爱。1.2.惘居者这是一部分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多数是男生,因为校园中的女生多多少少都会有恋爱经历,男朋友是她们的精神补给站。学校没名气、专业没前景,让许多大学校园中的年轻人灰心丧气。他们绝大多数是文科生,没有理工科生的课业压力,时间很充裕。而他们未必把时间用于专业,因为文科的成果和努力程度不是直接相关的。更大的问题是,即使在专业上有成果,也未必会有好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前途的不确定性,让他们非常怅惘,他们需要心灵的安慰,德云社相声可以让他们短时麻醉。1.3.贫居者这是一群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男生女生都有,单身。收入不高,职位很低,也看不到未来的战略胜利。同时,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不多,也很少加班,所以也不需要花时间进行自我提升。经济不宽裕,让他们只有选择成本最低的娱乐方式,通过手机听郭德纲和德云社,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2.“钢丝”是怎样炼成的2.1.三个耍无赖抨击和嘲讽,是郭德纲获得粉丝的主要手段。否定他人,他依靠的不是逻辑和概念,而是耍无赖,公开在台上耍无赖,扯开嗓门耍无赖。2.1.1.“非主流”=太下流?郭德纲号称自己的相声“非主流”,初衷是对前辈和同行的否定。无意之中,却刚好成了最适合的营销口号,刚好切中了细分的市场——非主流人群,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寡居者、惘居者、贫居者,都没有非常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他们处在热火朝天、争分夺秒的边缘。看到主流人群成功的喜悦,边缘人会有强烈的酸葡萄心理,这和郭德纲发迹前完全一样。于是,边缘人对郭德纲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把个人情感投射于郭德纲。“要想富先脱裤!”这是郭德纲对主流的否定,也说出了边缘人的心声。边缘人认为,郭德纲很勇敢地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也代替他们实现了很多猥琐的想法。2.1.2.“非教育”=品行恶劣?通过郭德纲,许多“钢丝”学会了用“前列腺”骂人。可见,郭德纲的教育成果非常明显。可是,郭德纲一直在抨击“教育”,这其实是在否定文艺的一般规律。事实上,任何文艺作品都会产生榜样示范效果,根本无法避免教育功能。不过,教育有正面的和反面的,郭德纲否定的只是正面教育,他自己一直在进行反面教育。《我是黑社会》《揭瓦》等段子,既教育了跋扈、霸道、欺凌,也顺便教育了愚蠢、鲁莽、偏执。“他听见我骂他了,我很痛快,你知道吗?而且我是在台上说的,他还不能还嘴儿!”许多观众会大笑,无形之中也被教育了心里阴暗。2.1.2.“娱乐”=“Ⅲ级”?“Ⅲ级片”,是香港电影分级的一类,特征是包含色情、暴力、不雅,代表作就是各个版本的《金瓶梅》。郭德纲,一提看书就是《金瓶梅》。而且,他还非常喜欢进出“洗头房”,一谈到“舞女”就眉飞色舞。他的段子中千百次地重复“卖身不卖艺”,是因为太适合于谦和他的家人了。郭德纲还有严重的语言暴力,“打你丫的!”“我弄死你!我削死你!我挫死你!”“活该,死去!”仅凭一张嘴,郭德纲就充分地达到了“Ⅲ级”的标准——对“娱乐”这个概念,他和粉丝达成了共识。2.2.三个姿势郭德纲对马季感恩戴德,马季《相声艺术漫谈》中将组织笑料的手法分为22个,可惜的是郭德纲只学会了三个。2.2.1.谐音这是最简单的手法,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郭德纲没有一个段子不用。比如,“于谦”→“驴谦”,“快板儿”→“快扁儿”,“汉寿亭猴”,大姑娘穿得“肉隐肉现”,“来瓶85年的UFO”。2.2.2.嫁接说一个事物,根据一点相似,嫁接到另外一个事物,两者对比产生艺术效果。操作非常简单,每个相声演员都会。比如,郭德纲前面说一个人在拉小提琴,接下来另一个人骂“这孙子还没锯开?”,于谦解释说“怎么变成锯木头了?”再比如,黑社会练刀,却托块面,于谦解释说“前面应该加一锅”。还有,喝洋酒时,“来盘儿毛豆,烤俩大腰子。”而对名言或俗语的嫁接,更加容易,“有朋自远方来,不够你得瑟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路也没用。”需要指出的是,郭德纲的嫁接,经常信口开河、语无伦次,即使于谦解释了,观众也不明所以。比如,春晚《败家子》中的“我还会回来的”,大多数观众一头雾水。再比如,一个段子中,提到北京的819路公交车,估计大多数北京人也未必领会。所以,要听懂郭德纲的相声,必须要捧着一本儿《北京民俗风情大全》,还要总结一本儿《郭德纲兴趣点的前世今生》。由此也可以判断,郭德纲视频或录音中的笑声,大多数是假的——“不该笑的地方瞎笑”。2.2.3.犯傻违反常规,是有效的搞笑手法,但设计巧妙也非常困难。不过,用犯傻来达到违犯常规,就很容易了。郭德纲说的,“我给你滚出去!”“我是郭德纲,你猜我是谁?”“二斤多螃蟹,50多个。”“半杯啤酒,咱几个人一醉方休。”拄着拐、摇着轮椅,加入黑社会;收保护费时,“抓把瓜子儿”。还有动作上的犯傻。比如,手往下指,嘴里说“向上”;伸出四个手指,嘴里却说“六个”。郭德纲最常见的动作是抄手,左右手分别插到另一个手的袖子里,这是北方冬季怕冷时佝偻的样子。另外,他在台上紧张时,就会用手绢儿不停地擦汗。谐音、嫁接、犯傻,颠来倒去只有三种,却依旧能让“钢丝”认可,这是为什么呢?道理还是在于“Ⅲ级”,只要话题能满足心里的欲望,并不关心技术或艺术。2.3.三个残疾2.3.1.不会“三番四抖”“三番四抖”,是相声的最基本手法,也是相声区分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没有“三番四抖”能成为相声吗?郭德纲的相声,却真的没有“三番四抖”。郭德纲所会的三种姿势,都是一步思维,简单易学。而“三番四抖”,对于一个只会一步思维的人而言,是艰苦卓绝的。“包袱”这个形象的比喻,表明笑料前面要有“包”的过程,比如“三番”,突然抖开时笑声才会迸发。而郭德纲不会“包”,他的搞笑只是前后两个的对比。如果用比喻,郭德纲的搞笑是“扭脸”,先看到一部分,再扭动看到另外一部分,对比之中产生效果。“扭脸”,违背了“包袱”的原理,不可能出现迸发的笑声——除非造假或说谎。2.3.2.碎片拼贴如果没有传统相声的框架,郭德纲搭建不出一个完整的相声。不管是“我”系列,还是“你”系列,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组合,郭德纲只会碎片拼贴。他的段子,都是补丁罗补丁,看起来好像算一件衣服,却不能遮风避雨,到处跑风漏气。他的相声可以随意拆卸,拆下来的小段儿放到另外的相声中也一样。2.3.3.拖沓冗长建国以后到郭德纲之前,很少有相声超过20分钟,几乎肯定不会超过30分钟。但是,郭德纲的段子,多数是“30分钟起”。节奏缓慢,东拉西扯,在这个全面提速、信息爆炸的时代,居然也有听众,那么听众必然是小众。2.4.三个气虚2.4.1.贯口没“气口”刘宝瑞,曾经专门谈到过“气口”,说贯口时,如果演员不会换气,观众听起来就会不舒服,感觉紧张,替演员着急。一到贯口,郭德纲就提高嗓门,用假嗓子,梆子腔,明显暴露出他的紧张。他的贯口,就像一辆极速奔驰的火车,而火车的正前方是万丈深渊。2.4.2.学过什么?学,郭德纲学过什么呢?学什么像呢?好像学吆喝还行,然后就是学傻子的表情。2.4.3.完全不会唱歌,基本没唱过戏郭德纲称,“说学逗唱”中的唱是指“太平歌词”,这的确是朱绍文时代的定义。但是,朱绍文唱太平歌词的同时,还用白沙撒字——这一点,郭德纲就从来没提过了。建国后,“学唱”单独成列,替换了1930年代就已经淘汰的太平歌词,成为新的“唱”,这在演员和观众都已达成共识。郭德纲倒行逆施,其动机肯定是在艺术之外。2.5.三个效应只会“三个姿势”,又“残疾”又“气虚”,那么郭德纲是怎么红的呢?2.5.1.替代——德云社填补了录像厅的空缺1990年代,录像厅遍地开花。之所以生意火爆,因为录像厅有电影院无可比拟的优点:播放的内容,经常是电影院看不到的;录像厅人数少,经常是特殊交易的接洽处,这种特殊交易经常和所放的内容类似。2000年前后,国家开始全面取缔录像厅。录像厅中的需求,千方百计地寻找满足的途径,于是小剧场就兴盛起来了,比如德云社。2.5.2.印随——相声只认郭德纲印随行为,一般在动物刚刚孵化或出生后发生。如刚孵化的小天鹅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它行动目标走。开心大笑,是社会常态的、刚性的需求。在北方,笑等同于相声和小品。80后90后听相声,第一个听到的多数是郭德纲,于是就产生了印随。郭德纲被奉为“大师”“宗师”,因为“钢丝”很少听别人的段子,他们甚至以为郭德纲的段子都是原创的。2.5.3.置顶——郭德纲首先被推送搜索“相声”两个字,第一个页面全部是郭德纲,绝大多数网站都是这样。“置顶”,当然会带来超大的点击和流量。而最早帮郭德纲“置顶”的,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虽然,后来的风云变幻肯定不是编导们的初衷。3.“钢丝”网住一亩三分地3.1.“三姓家奴”郭德纲的相声师父,正式拜过的有三位:常宝丰、杨志刚、侯耀文。其中,杨志刚正式起诉过郭德纲,因为名誉纠纷。郭德纲版的《批三国》,删掉了“三姓家奴”的段落,原因是他懂得自我保护。郭德纲还拜过另外三个师父,从而可以介入评书、西河大鼓、京剧。他拜过的人,至少六姓,双重的。从拜师,到欺师,郭德纲的动机当然不是为了艺术,而是“Ⅲ级”在现实中的具体化——人格,只是一种工具。对于郭德纲的这些行径,“钢丝”没有批评,却有羡慕和敬佩——郭德纲代替“钢丝”实现了“抱大腿”的理想。3.2.三贞九烈凡是和郭德纲有过矛盾的人,都是“钢丝”的敌人;凡是不歌颂郭德纲的人,都是“钢丝”打击的对象。相声圈的姜昆、苗阜,被“钢丝”奚落嘲讽;交大相声新人李宏烨,被“钢丝”谩骂诋毁;和郭德纲决裂的徒弟曹云金,被“钢丝”穷追猛打。网络上对郭德纲的探讨,只要不是歌功颂德,会立即招来铺天盖地的围攻——谩骂,“郭德纲绿了你全家”;嘲讽,“骂一句郭德纲红得发紫”;奚落,“哈哈哈哈,笑死!”“钢丝”一出动,摇旗呐喊,鼓角齐鸣,喊杀动地,号炮连天——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武器落后、招数单一,他们只是重复郭德纲的语录。“钢丝”自发联合,铰结成网,布满棘刺,永远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