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1314

主演:
白茹 刘亚鹏 卢艺
备注:
DVD版
类型:
微电影
导演:
年代:
2013
地区:
大陆
更新:
1970-01-01 08:00
简介:
这是一部讨论爱情和友情的电影。一个神秘电话引起的跟踪,当我到达酒店时,我发现给帅哥开门的是一个性感的女朋友!女主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如何? ......详细
相关微电影
1314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讨论爱情和友情的电影。一个神秘电话引起的跟踪,当我到达酒店时,我发现给帅哥开门的是一个性感的女朋友!女主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如何? ...
1314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要不是片尾告诉我,这是冯小刚以友人真实生活为蓝本拍摄的私货,我差一点是想给一星的。

但考虑到既然是冯导的私货,那么电影的不好看的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稀释一点,因此最后给了两星。

我猜很多人都是冲着《芳华》的名头来看的,包括我自己也是。

但是,虽然是同样的导演,甚至还是同样的主角,我却没有在电影中看到类似《芳华》中那种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随波逐流的沧桑,相反的,我只能看到的是导演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由于这是冯小刚给友人拍的私货,电影通篇带有非常明显的导演个人情怀和表达。

但这恰恰也是电影不好看的致命缺点,导演无法将自己的这种强烈表达,通过电影传递到观众心里。

在个人看来,这个致命的缺点,几乎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了电影全片每一个角落。

从电影开头说起。

电影一开始,采取了由黄轩主角旁述来引入剧情的主线。

这种方式,用得好的话,就是像《海上钢琴师》那般好;但用得不好的话,就会变成《只有芸知道》这样的灾难。

同样的开头,《海上钢琴师》之所以用得好,那是因为后面的人物剧情的精彩程度,足以承接和消解这种开头给观众带来的巨大悬念。

而在《只有芸知道》里,当观众看到了这么一段旁述,会很自然地对后续的人物剧情产生比正常叙事电影更高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剧情无法给予观众超出期望的发展,就会显得电影头重脚轻。

更要命的是,后面电影通篇,旁述却更是缺席的,只有在几处无关痛痒的地方,才来了这么几句简单的旁白,旁白甚至都没有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这种在电影结构上的处理方式,让电影的不好看的问题,在起跑线上就变得非常凸显和尴尬。

再者,回到电影剧情本身。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导演好友的一段平平凡凡的海外爱情和生活。

很多优秀的电影,故事剧情其实也是非常平凡。国内如《地久天长》,《我的父亲母亲》等,国外如近期比较火热的《婚姻故事》,《蜂鸟》等。这些电影,通篇其实并没有严重超出普通人日常的剧情起伏和变故,都是非常朴实地在描述着某一代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一些再正常不过的鸡毛蒜皮,或者人生中一些意外之中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问题。

但是,故事平凡,并不意味着电影本身也是平凡的。

如《地久天长》和《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故事很平凡,但却跟冯小刚的《芳华》一样,在真实描绘了那一代人的痛楚之余,也把个人命运和大时代的背景结合了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琴瑟和鸣的苍凉感。观众看完电影,会相信这就是那一代人确确实实的生活。电影里说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同时观众也能通过电影的一些线索和特质,很自然地由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过渡到去联想时代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体会到一种超出个体命运的宏观思辨。

而在《只有芸知道》里,主角之间的爱情,从产生到最后的消失,都是非常缺乏铺垫和缘由的。

一上来就展示男主对女主的强烈思念,却没有具体事件铺垫和解释这股强烈;

随之用了大量篇幅讲述狗狗的陪伴和去世,同样也是没有铺垫和解释他们为什么需要狗狗的陪伴;

无论是女主绝症的暗线,还是两人日夜相处的明线,都在通过人物交流来试图渲染一种《泰坦尼克号》式的凄凉感,但偏偏两人的爱情又没有《泰坦尼克号》式的巨大灾难来承接这种凄凉感;

试图将人物情感关系延伸到第一批出国华人的大背景中,却又缺乏足够的大背景线索和情节。。。

以上种种的问题,一方面无法准确地将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给说得清清楚楚真真实实,另一方面,过于薄弱的人物背景关系也无法让观众把思绪从小人物身上进一步衍生到更大的母题和核心上,导致电影看起来不伦不类。

即便是这样,如果说导演本身就无意叙述一段跟《芳华》类似的故事也就罢了,但偏偏却是连最基础的个人故事真实性和共鸣都无法保证。

如《婚姻故事》和《蜂鸟》,不去讨论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而是把核心放到人物本身上来。这些电影里,虽然剧情故事本身依旧非常平凡朴实,但也正是这一份朴实,营造出了一种超出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婚姻故事》里的离婚和夫妻吵架,《蜂鸟》里小女孩的反叛和迷茫,都在极度写实的电影描绘下活灵活现,从而使得观众相信,这些也都是真实的。跟上面说到的注重通过小人物表现大时代的电影相比,这一类电影则是通过大量的人物日常细节以及恰到好处的人物表现,共同营造出了这种基于角色本身基础上的真实性,从而让观众把注意力从宏观叙事上高度集中到人物本身上来,只要你电影里的一切都是高度真实的,那观众自然也就能相信电影是高度真实的。

而《只有芸知道》里的大部分生活细节描述,都是与观众日常理解相违背的。

简单来说就是,电影里的男女主生活,即便放到多年后的现在也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生活。导演凭什么相信,这样的神仙生活,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理解?

再直白点说,观看电影的过程,这好像是住在山脚的破烂草屋中的大家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而导演却住着豪华的城堡,每天大吃大喝食肉糜却痛哭自己连龙虾都没吃过,偏偏导演还希望获得大家的同情和理解。

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博取同情的行为,无异于耍流氓。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特质。

一开始我说过,电影的确是带有明显的导演个人情怀和表达。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诸如侯孝贤,候麦等艺术先贤的电影创作,大多都是一种背向观众的个人表达。虽然大师们的创作大多艰涩难懂,但却也很好地像观众输出了强烈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方法论上的信息,从而使得观众是能够以一种入世的角度去观看的,进而使得电影能成为一种充当观众理解和导演表达之间的一座桥梁。

而《只有芸知道》,却并没有产生这么一种桥梁般的作用。

一方面,电影尚且没有达到上面说到的大师艺术的高度,没有什么足够深厚的艺术性质,本质上只是普通的商业片;

另一方面,虽然电影是商业片,却又处处透露出一种导演放飞自我的自恋艺术表达。例如通篇的人物自作姿态的呻吟,例如通篇的新西兰美丽风景,再例如以上说到的种种问题。导演希望寄个人情感于电影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

但是,艺术,往往是出自于艺术家,却超越了艺术家。而这部电影,虽然出自于导演本身,却没有跳出导演的自我矛盾,从而显得无法自洽。

基于以上说到的种种,我觉得电影是真的不好看。

但是,我还是非常肯定冯小刚和她的《芳华》,唯独这一部《只有芸知道》,恐怕我真的不能苟同。

滑稽的引用一句网友评论做结尾:

只要电影玩谐音梗的,基本是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