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台北东区

爱在台北东区

主演:
内详
备注:
DVD版
类型:
微电影 剧情,爱情
导演:
年代:
2014
地区:
大陆
更新:
1970-01-01 08:00
简介:
《爱在台北东区》中的爱情故事,也是从一个小小的误会开始的。自从女主打翻了男主的那杯咖啡,他们之间的奇妙缘分就如同咖啡的香气。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美丽的台北东区……...详细
相关微电影
爱在台北东区剧情简介
《爱在台北东区》中的爱情故事,也是从一个小小的误会开始的。自从女主打翻了男主的那杯咖啡,他们之间的奇妙缘分就如同咖啡的香气。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美丽的台北东区……
爱在台北东区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实在是出于一个偶然而又荒唐的原由。
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人办了个所谓的搭讪培训班,专门招收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男生,让他们通过理论学习和马路实践掌握和陌生女人搭讪的本领。并且还配了一张照片,几个男生一字排开,正眼巴巴的盯着面前疾步走过的一个漂亮女人。
那副谗涎欲滴的摸样,让人又了怜又可笑,很是叫我想起灰太郎对着美羊羊的情景。
莫非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把一个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变成老气横秋的书呆子不成?这样荒唐的事情莫非真的是读了圣贤书的后果?
个人一向对于男博士,女硕士敬畏有加,虽然家族中那个女硕士从来也不和我这个差生说话,男博士更是将一切没有上过正规全日制一类大学的人一律称之为人渣,连正眼也不看的。两个人都是一副凛然不可接近的摸样,冷冰冰的石像的面孔,从没见过他笑。
莫非学问到了一定程度都是这副样子不成?
我这个人渣还真不知道。
关于这部电影,此间朋友谈论的已经很多,不过一路粗看过来,觉得大概是对于艳遇的渴求---说白了,对女人肉体的欲望多过影片中所要表达的对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的渴望,原本一支纯美动人的青春之歌最终变成了一个一夜情的俗套。
中国人就是有把原本纯洁美丽的珍宝变成混沌污浊东西的本事。
就象鲁迅先生说的,中国人的想象力就是从白胳膊联想到裸体的这一层发达。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即便是我已经不是青春年少的时节,可是它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悠扬欢畅,象是一篇散发着清晨露水芬芳的散文。两个萍水相逢的年轻人,由偶遇,交谈,相知,到相爱,分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一对异国情侣谈论着人生和青春的迷惘与困惑,美国男生看似不羁与散淡中流露着纯真的气息,法国女郎优雅馥郁,而不失热情与风趣。那一段段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对话是本片的精髓,它揭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爱情一定是灵魂与肉体的双重吸引,而灵魂的交融与相知又是爱情的基础。
其实看多了西方著名的爱情电影,从《爱情故事》到《廊桥遗梦〉,从〈电子情书〉到〈相见恨晚〉,发现其中激动人心的并不是火辣的激情燃烧的部分,而是那种两性从相互吸引到交谈,彼此了解的过程,而这部分通常是占据了影片的大部分,经典的对话,耐人寻味的台词,是我一遍遍的不厌其烦的反复欣赏的段落。
我并不否认两性关系的高潮部分是肉体的互相占有,但是中国人的毛病是阿Q式的大跃进,没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见到女人自己不能短时间占有,不是恨的牙根痒痒大骂娼妇,就是腿软下跪,央求着我要和你困觉。
中国人在恋爱这事情上通常是懒得费时间和精力的,还不如去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到金榜提名时不怕没有洞房花烛夜,班上那个漂亮的女生,还是给那些小混混去享用吧。
于是,为什么许多少女的第一次都给了浪荡的小混混,就是这么回事拉。
小混混是不怕在女孩子身上花费时间和动脑子的。
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这样用一个老年的安逸换取了青春的激情,扼杀了一个年轻人最美好的体验人生和爱情的过程。我的意思不是鼓励早恋,而是想要证实一个人成长必然的阶段和代价。在西方,青年们很早就开始学习社交和与异性交往,有校园舞会和各种社团活动,这样就让年轻人至少要明白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必须要学会适应社会和人际圈子,并且告戒他们一个成年人必须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前些天读过了〈美国语文〉就特别注意到美国的教育不是培养死读书的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是要培养一个独立思考勇于行动和发问的公民,一个人走进社会,最主要的不是依靠某方面的技术,而是适应和进取的综合能力,一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要胜过只会背诵论语和做奥数的人。
孙隆基先生说过,中国人青春多半是在窒息与窝囊的情形下被浪费掉的,一个年轻人既不懂得也不屑于培养自己的魅力与营造浪漫的经验,所以很少能让青春之美尽量散发。
曾经看到诸如留洋学生挥舞菜刀砍向女朋友的报道,虽然西方也有校园暴力,但是我总觉得西方学生的暴力是感到人性的张力受到压抑,生活过于单调引起的愤懑,而东方学生的暴力政治色彩几乎没有,通常是由于个人问题引发的血案,恋爱不利,与别人同时追求一个女生而发生口角之类。中国人大多只在有关自己的事情上方才有拼命一搏的勇气,而不是象西方青年那样有时候纯粹是为了宣扬一种价值观和彰显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着读书是为了将来吃一口饭,也只有在饭碗不保的情况下才揭竿而起,而女人多半只是自己的占有物罢了。
至于中国读书人对于女人的态度,正象钱钟书先生所言,不外两种,一是狎妓式的挑逗,二是对待朋友之妻的正襟危坐。所以,中国文人,或者说知识分子,乃至全体男性对于女性的态度,虽然近现代似乎也有所改进,但是其狎昵和冷漠的两面性,正如其对于女性的依赖和压迫并存。
骨子里,中国人是最具有现实性的民族,不相信一切有关精神与信仰的东西,爱情这个东西,很是虚乎飘渺,是要花费时间和心思去经营的,可是中国人急噪而爱走捷径的习惯,倾向于一针见血的视之为两只畜生纯粹的生理交配,什么过程,什么爱情,正如我奶奶的说的,一货有一主,门一上锁,看你们两个咋办?
既然看见了一段藕臂就联想到玉体横陈,何必费时间去搞那些没用的情调之类,直奔主题便是。
所以,我就想,倘若这样一个剧本给了我们中国的导演,男的一定是变成了个油嘴滑舌的葛优式的京片子,女的一定成了个灵牙利齿的鬼精灵,两个人才不探讨什么成长的烦恼和人生之类这装蒜的话题,倒是很有可能谈论房子价格和薪水,之后,女的半推半就发生了一夜情,男的转眼没有了踪影,女的不是上了社会与法制频道的道德观察就是悲惨世界般的人间之类的情感节目,上演了一出真实的寻找孩子他爹,讨要抚养费的闹剧。然后一个心理医生或者律师就郑重的告戒观众,男人靠的住,公猪会上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你信不信?
其实,人家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不是别的,就是讲了一段美丽清新的爱情故事,两个成年人丝毫没有什么悲戚戚的成分在其中,什么以身相许,私定终身这种沉重话题,上升到道德伦理意义上的诉求,完全没有。两个成熟的年轻人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其中的意义,无论对于自己的心灵还是肉体,都保持着可贵的自尊和自由,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件自由选择和需要承担后果的事情,两个人都是在自由意志下产生了身体与灵魂的交融,所以这种感情就非常美好和真挚,虽然也有一丝淡淡的伤感,但是毕竟敌不过青春的热情和向往,两个人依然选择了象小鸟一样展翅高飞,各自去探索新的世界和人生,所以即便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也值得珍藏,因为这毕竟是人生成长的经历。
我想即使是我们这些从小就被教育着吃一口饭和不相信陌生人的,被世界上花样繁多无孔不如的骗术历练得几乎刀枪不入的中国人,看到这样一部单纯芬芳的故事,也会被打动,因为我们的灵魂实在是太疲乏太过紧张,需要放松,相信一次童话。那些天真美好的故事我们拍不出来,就只好看人家的,因为我们骨子里都是带刺的,带壳的,里面放不下一点点天性纯真和幻想的东西,我们的眼睛是从小被训练的只看见金钱和名利,灰暗和腐败,而看不到天上的星星和美丽的花朵。
安徒生有个故事叫做小意达的花,里面的老枢密顾问严厉的斥责花儿会跳舞和复活这种说法,说那是假的,不能把这可怕而没用的东西灌输到孩子的灵魂里去。
可是,花儿真的会在夜晚跳舞,凋谢的玫瑰也会在春天复活。
这是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世界和人类的美好。
康德说,我仰望着星空,心中也充满道德。
相信这世界还有美好,还有爱情的存在吧,这是我们生活下去唯一的理由。
我早已不相信梦境,
如今你将穿越火焰,
请回过头来招一招手,
哪怕只有短暂的瞬间。
假如你忽然心里难受,
假如爱情又浮上你的心头,
请你呼唤我,
请你呼唤我,
请你呼唤我,
随便什么时候。
一切始于爱情。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