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2012

面对面2012

主演:
备注:
类型:
综艺节目 剧情,奇幻
导演:
年代:
2012
地区:
大陆
更新:
2024-04-04 20:14
简介:
《面对面》是央视新闻频道的人物访谈节目。进入“面对面”的人物都是重量级人物,包括新闻事件的关键人物,新闻话题的权威人物,以及时代的变迁。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节目用对话记录历史,用人物解读新闻,将这些人物他非凡的影响力带入《面对面》,让他们通过《面对面.....详细
相关综艺节目
面对面2012剧情简介
《面对面》是央视新闻频道的人物访谈节目。进入“面对面”的人物都是重量级人物,包括新闻事件的关键人物,新闻话题的权威人物,以及时代的变迁。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节目用对话记录历史,用人物解读新闻,将这些人物他非凡的影响力带入《面对面》,让他们通过《面对面》更具影响力。
面对面2012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魔笛》获得巨大成功后,曾经沉浸在音乐中喜悦不已的伯格曼,慢慢地以一种截然相反的心态,构思并释放出《面对面》来。这部电影,带有一种坦然相对的压迫感,伯格曼试图逼视私密的体验,书写内心的压抑、惊恐与爱。
医者不自医
1976年,伯格曼仅有一部长片上映,那就是《面对面》。
于两年前完成《魔笛》拍摄工作的他,曾经沉浸在“一生中的辉煌时刻”,因为每天都能与音乐相伴,愉悦而温馨。但也正因如此,他对于事情转向沉重而复杂,并没有意识。随着患上感冒,他察觉“我的存在黯淡无光,有时我觉得自己神经不太正常”。
在这样一种神经兮兮的状态下,他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法罗岛,开始创作《面对面》的电影大纲。片中的女主角珍妮,正好也是神经兮兮的代表,而且这种精神状态的变动,同样是潜意识作祟。电影大纲的写作,历经数月,因为要不断构思,重写,又修订。中途,他还成功地在皇家剧院导演了一出《第十二夜》,这段时间,还刻意不去碰《面对面》的故事。
但最终,《面对面》还是顺利拍摄并上映了。电影主角珍妮是一名精神病学家及医生,容颜光洁,收入不菲,嫁了同行的丈夫,生了可爱的女儿,无论用哪种标准衡量,她都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但就是这么一个值得称羡的女人,忽地有一天,选择了自杀。
情节非常简单,但是伯格曼没有让故事平白无趣地交代出来。他当时就希望,“在这部电影帮助之下,借着这个让我可以顽强抗拒到底的剧本,我想要探究自己的复杂面”,而那,又接上了伯格曼对心理题材的热衷上。
珍妮的崩溃并非一蹴而就。她童年时便频频直面死亡,爱犬被碾压而死,父母在车祸中双亡,而才与自己亲过的表亲,未几就被小儿麻痹夺走了性命。后来她跟随祖父母生活,但哪怕百般不愿,还是被送到寄宿学校。长大成人后,过上了看似幸福美满的生活,却未曾料到,少时的噩梦仍在蚕食她那颗得不到爱也学不会爱的内心。以致于精神病患者对她,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辐射般的影响,加之被陌生男人强奸未遂时,顿觉自己希望对方得逞,原本意识中潜伏的那只怪兽,陡然张牙舞爪起来。而她,再也无法掩耳盗铃地以为一切都还正常,那些压抑不住的恐惧,化在一把又一把的药丸上,促动她陷入长睡。
为了用一种更直观更深刻的形式呈现这一切,伯格曼沿用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珍妮成人后所见的祖母,慈眉善目,但当记忆真实地回到当初,却连接上彼时的打骂,以及衣柜中的幽禁。丈夫与孩子不在身边的她试图在祖父母家寻到一点度假的轻松,以及亲人的温存,却在第一天的梦境中便要直面独眼妇人这一恐惧化身。事件一桩又一桩地经历,她在梦中还与父母相见,从乞求温暖与关爱到歇斯底里地吼叫,责备总带有一种失落与悲伤。而那场病患齐聚一室的场景,又让疾病以一种触目惊心的面貌让她感到惊恐。一切可怕的记忆与意象,都在穷追不舍。直到有一天,她在梦境中为自己举办了葬礼,当自己在棺材中“复活”,哭天抢地地请求放出,却只能引来珍妮微笑着用一把火将其焚烧。多时纷扰,仿佛随之燃烧殆尽。
几经犹疑,小时候也曾被关到衣柜中的伯格曼还是能够把内心的狂呼、哭嚎与怒吼释放出来。这是一种与自身“面对面”的对峙,伯格曼会思考,“我能否接近隐藏着我的绝望与自杀年头的哪一点”,“一切都好空虚”,还认为,“大声哭喊的并不是珍妮”。
他于是怜悯起珍妮,也怜悯起自己来了。在电影的末尾,就跟《犹在镜中》、《冬日之光》等片一样,他也给了珍妮一束光,让这个极度害怕衰老害怕无爱的女人,透过祖父母相濡以沫的场景,获得了内心的平和,因为爱,恰恰包裹在万事万物当中。
伯格曼内心如此敏感纤细,又脆弱,又有爱,确实很有巨蟹座的特征。
而如此简单的故事披上如此跌宕的状态后,要演好不容易。但是,幸好有丽芙·乌曼。六十年代的时候,她曾有过一位同样担当精神病医生的丈夫,只是未几,她开始与伯格曼在法罗岛上厮守五年。虽然在拍摄《面对面》时,二人已分手数年,但在镜头下,她还是娴熟自若地把自己的妆容、身体甚至灵魂,都交出去。伯格曼曾经评价过,乌曼始终都是他最喜爱的演员,“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充满情感,洋溢着凄楚又平常的人世感”。若用来形容《面对面》中的表演,那同样中肯。精神跌宕中的压抑、悔恨、惊恐、恼怒、失落、绝望,都被她诠释得精准而淋漓。也由此,她屡获国际多项最佳女主角的奖项,虽然在奥斯卡金像奖与金球奖上失利,却也顺利踏上演艺生涯的一重巅峰。
《面对面》以及伯格曼,也有着相似的际遇,但第3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赢取,还是给电影镀上一层重金。不过饶是如此,伯格曼一开始对这部作品,不是置之不理,就是以“愚蠢”称呼,他曾在《伯格曼自传》中提到,《面对面》“梦境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泾渭不分……在《野草莓》、《假面》、《沉默》、《呼喊与细语》中,我曾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毫无阻碍。这一回却困难得多……梦境垄断一切,现实模糊不清。偶尔有几场戏办到了,丽芙·乌曼像头狮子挣扎不已。靠着她的力量与才华,电影才变得紧凑。不过即使她也拯救不了高潮戏,原始的呐喊够热切,却显然消化不良,这是我囫囵吞枣地阅读之后的结果”。而且,除了独眼妇人走向珍妮以及珍妮面对父母这两场梦境,“电影其他部分则全部太用力了,我摇摆不定,行径就像我在剧本前言中警告不可犯的:充满陈腔滥调”。
但向来,伯格曼对自己的作品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多年以后他回想起《面对面》,觉得要是有此时的经验与彼时的气力,那么这部电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首神圣的电影诗作”。
不管导演如何苛刻,至少,这部电影有信实动人的表演与意欲突破的野心,也带给观众一股新鲜气息,放到当下观照,依然有许多震撼的地方。伯格曼在长期的拍片生涯中,始终在积累与突围,下一回,要在《蛇蛋》中见分晓了。
(连载于《看电影》)
主要参考来源:
《魔灯:伯格曼自传》
《伯格曼论电影》
《英格玛·伯格曼》
Google、Wiki
IMDb、豆瓣、时光等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