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IF邻家王子

如果IF邻家王子

主演:
金容君,赵元钦,河旼志
备注:
类型:
微电影 剧情
导演:
李文旻
年代:
2012
地区:
内地
更新:
2017-02-24 12:42
简介:
备案号:1904073140202020目前有近15万韩国人居住在北京。影片讲述了三个孤独的韩国青年在北京成长的故事。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爱情和友情中徘徊。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爱情和友情的夹缝中徘徊的故事。如果……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女孩,两个选择用不同方式拯救她的男孩.....详细
相关微电影
如果IF邻家王子剧情简介
备案号:1904073140202020目前有近15万韩国人居住在北京。影片讲述了三个孤独的韩国青年在北京成长的故事。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爱情和友情中徘徊。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爱情和友情的夹缝中徘徊的故事。如果……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女孩,两个选择用不同方式拯救她的男孩……爱情、友情、谎言、救赎……充满泪水和喜悦…备案号:1904073140202020目前有近15万韩国人居住在北京。影片讲述了三个孤独的韩国青年在北京成长的故事。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爱情和友情中徘徊。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爱情和友情的夹缝中徘徊的故事。如果……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女孩,两个选择用不同方式拯救她的男孩……爱情、友情、谎言、救赎……充满泪水和欢乐的青春之路,是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IF邻家王子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让[如果]名留影史的不仅仅是它的金棕榈奖得主身份,更是因为它与紧随其后的法国“五月风暴”之间扯不清的联系。不管怎样,这部电影至少可以作为珍贵“史料”,用于解释那次社会风潮爆发的原因。在那个电影可以转化为行动的激昂时代,[如果]是一个革命者,它给了那些被教育体制压迫却闷声不吭的青年们一个泄愤的出口,并且指出了一条明路——没有如果,快起来战斗!

00:00:20

开篇引用《箴言4:7》:“智慧为首,所以要获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 《箴言》属于《旧约》中的圣著部分,是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中年所著的诗篇,劝人晓得智慧与训诲。在英国传统社会,“所罗门的箴言”就是家喻户晓的格言语录。因此之故,《箴言》常常被拿来引用,在英国私立学校尤为如此。上至校长,下至学监,借《箴言》的权威对学生作训勉是极其普遍的事。

在电影伊始,出现一句《箴言》,一是给人营造一种严肃的氛围,暗示学校假借权威施暴于人的实质。二是字面意思,借这句话道出英国寄宿制社会是传统英国社会的缩影,如果想要立足,必须洞晓身边一切的丛林生存法则。第三层意思,是站在创作者立场上,林赛·安德森借此话来劝诫身处压迫环境下的人们,在懂得自己生存的环境之后该做出自发性的选择。在规训的压制下,或许起身打破所谓的传统,才是最为机智的做法,当然这是后话。

00:00:33

黑幕一过,英国私立学校校歌响起,屏幕上出现略微倾斜的校园缩影,片名“如果”字样出现。画面中的地平线呈约15度倾斜状,不规则的的构图暗示了创作者对该体制的不认同,为之后的反抗行动埋下伏笔。在演职员表陆续呈现的过程中,校歌声渐渐被课堂打闹声代替,不久又消弭,被诡异的鼓乐声取代,在这三次递进的声音转折中,人们可获取的信息也是递进的。在英国寄宿私立中学里,不仅有如校歌中所唱的仁义道德规范以及不守规矩的学生,还暗藏着成人世界的秘密。在电影还没有正式拉开帷幕之前,林赛·安德森就已经把主题、基调、氛围告知给了观众。

在开始电影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导演风格,林赛·安德森作为一位新闻记者、政论作家是率先将“自由电影”运动诉诸于实践的电影导演。后来,“自由电影”运动的参与者大多都偏离了原定的目标,只有林赛·安德森还忠于原先的方向。[如果]是林赛作品的转折,从这部开始,他的电影风格愈发带有后现代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法国新浪潮的影响),但主题仍旧如他在“自由电影”运动的宣言中提到的:必须直面现实,触及社会问题。

00:07:36

由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扮演的蒙面人迈克·特拉维斯之前已经出场,但始终没有露出真面目。等回到宿舍,他卸下伪装,观众才看清他那张天生的“坏种”脸(这张脸后来被库布里克挑中出现在[发条橙]里)。在迈克开始对着镜子刮胡子的时候,他的舍友奈特利掀起一面红色的旗帜破窗而入,后者惊叹道:“天哪你真丑,看着像恶魔”。迈克回答:“是的,我经常被自己的脸吓到”。奈特利追问道:“那你为什么还要蓄胡子”。迈克答:“为了隐藏罪恶”。在现今看来完全不值一提的蓄胡子被用上了“罪恶”和“魔鬼”的字眼,这个行为和后面提到的留长发一样,被传统视为背离秩序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是个性的体现,也是追求个体自由的象征。为了强化规范和纪律,寄宿制学校有要求群体性一致的制度,也就是去除学员之间差异性,会要求统一着装,统一发型,否则就将其视为逆反分子。学校安排学监对学生的仪表进行检查,让他们无时不刻不处在被监视的状态,一旦贴上个性化的标签,就要受到处罚。所以在假期里,学生可以蓄胡子留长发,可是一旦重返监狱般的学校生活,就必须去除这些个性的特征。

奈特利与迈克之间的谈话用了一组正反打镜头,同时镜头所到之处也蕴含着诸多信息,让观众得以一窥宿舍内的环境。室内张贴了各种各样的照片和海报,如《嚎叫》、毛像、反战照片、切格瓦拉、摇滚乐海报,这是“五月风暴”前夕,当时的社会思潮已然通过迈克的宿舍交代清楚。

00:10:06

铃声作为转场,画面从迈克的房间转到礼堂,这种手法在[美国往事]开头中被运用得更加纯熟。这场开学典礼戏从一片混乱开始,中景画面里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肆意妄为,互相打闹,还是一副调皮童真的模样。当镜头转向高年级学生群体时则是另一副景象,由中景切换到近景,摄像机在几个传话的男孩中间平移,最后落到那个被嘲笑的“奇葩”孩子身上,高年级中的校园霸凌现象已经将方才的轻松愉快一扫而光。

在舍监吹响哨声后,学校领导登场,镜头跟随他们从低着头的学生们中间穿过,但当校长一行人来到讲台发言时,镜头并没有跟上,它停在学生中央,用45度倾斜的视角注视着前方。孩子列队作为前景,将说话的校长挤压到画面的上方,处在一个逼仄的位置上。发言还没有停止,它串联着镜头扫过几位面无表情的老师脸上,以及正面拍摄的列队学生,这里的构图规整,象征着秩序,但镜头前的孩子们却是皱着眉头,一脸疑惑。虽然没有如[操行零分]中那样加入侏儒校长和纸人领导的荒诞元素,但在这里林赛·安德森用一连串不规则构图和情绪蒙太奇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破坏了本来是气氛严肃的开学演讲。它带出一种令人发笑的幽默感,是对发言内容假大空的绝妙讽刺。

00:18:33

前一场戏是高低年级的睡前检查。寝室关灯后,色彩在夜色中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黑白画面。片中黑白与彩色的画面不停穿插,但想要找到其中的规律纯属徒劳。因为考虑到低照度的室内戏用彩色胶片的效果不佳,所以林赛选用了成本更为低廉的黑白胶卷。这无心插柳的举动反而契合本片无政府主义的游戏调性,让人联想到法国新浪潮那些革新电影语言的手法。

镜头对着高年级寝室里的一排洗脸盆,呈对角线切分画面。固定镜头不变,声音却在延伸叙事空间,在画面没有捕捉到的床上,高年级学生们轻声说着夜话。“小可爱,你真的皈依佛门了吗?”。“你不知道佛教徒信奉淫念吗?他们崇拜性交”。“你说的是印度教吧,它们才崇拜性交”。性与革命是最让青年人激昂的。作为睡前话题,讨论禁忌与信仰再合适不过。但在这时一个语调正经的声音不合时宜的出现:“被保佑的人能上天堂,纵欲的人上不了”,它以一种近乎于冷暴力的形式终止了讨论。第一部分“入学”就此结束,第二部分“再一次集合”拉开序幕。

00:26:08

校长在校园内漫步,被一群学监簇拥的他正在滔滔不绝地大谈英国传统与私立学校的使命,伴随着大幅度的手势,校长的神情激昂。跟着他们的步伐,镜头扫过表情严肃的雕塑、古典风格的建筑、在操场上军训的学生、修剪整齐的草坪,这些无不象征着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的威严。当他们从教学楼的拱门穿过,一路登上红黑灰配色(与他们的制服相映成趣)的顶层俯览学校的全貌,这时校长的讲话也达到了高潮部分:“私校的学生拥有越来越强的创造力,他们的想象力也在逐渐丰富,这使得我的付出物有所值,也使得私校成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

话语刚落,下一个镜头是低年级学生在餐厅摆置餐具,结束后,新生朱特在练习背诵校领导的名字。从这一连串的口诀中,我们看到了私立学校的等级制度、近亲繁殖、拉帮结派和官僚腐败,将它与上一段场景相连接形成了反讽的效果

00:29:33

在交代完上课、下课、吃饭、就寝、集合等细碎的校园日常生活之后,以一场欺凌戏作为分割线,影片开始进入黑暗调性。在前面的开学典礼上,观众已经注意到了那个被嘲笑的低年级孩子拜尔斯。在这场戏中,他被更加残忍地对待。

课后的室内体育馆,几个高年级的孩子用扫帚和皮鞭欺凌拜尔斯,画面是一个固定的中景镜头。因为制服相同,没有镜头跟拍或者是特写加以强调的话,观众不能立马分辨出谁是谁,也不能立刻把目光聚焦到被欺凌的孩子拜尔斯身上。尽管如此,摄影机还是一动不动,冷眼旁观着发生的一切,甚至在孩子们已经转换场地(厕所),体育馆的大门被关上后,镜头扔呆在原地迟钝了几秒。在镜头延缓了观众的期待之后,它跟了上去,从厕所的另一堵墙上方朝对面那堵墙内张望。最后一个定格很有意思,不是从拜尔斯的脸往上仰拍,也不是从拜尔斯的脚往下俯拍,而是像一个好事的孩子翻到了隔间的墙壁上,向里窥探的视角——拜尔斯的姿势不是被吊在马桶上,而是横躺在马桶上。当华莱士将拜尔斯救下,没有换来感激,而是一句:“不好意思,你踩到了我的衣服”。

这里的校园欺凌没有直面痛苦,它被尴尬的幽默感稀释掉了,换来一种不痛不痒的玩世不恭。这是更高一级的悲哀,基于对校园等级制度的绝望,连当事者本人也对欺凌不屑一顾,他的软弱助长了暴力分子们的气焰。

00:44:11

之前影片已经有所交代,在私立男子寄宿学校容易滋生同性情谊。不过,对于舍监讨论低年级学生的那场戏,镜头调度安排是带有讽刺意味的。但到了菲利普与华莱士之间的情谊时,影片第一次让观众嗅到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位于二楼走廊上的菲利普在体育课间隙往楼下张望,看到了正在练习单杠的华莱士。镜头节奏故意放慢,在做单杠运动的华莱士和穿毛衣的菲利普之间切换,并运用了延时拍摄。镜头模拟菲利普的视角,所到之处都是华莱士健美的身姿。与此同时,神经紧张的菲利普正一次又一次地将额头前的发丝别到脑后。菲利普对华莱士的凝视,不仅仅是出于欲望,还可以看作是一种他对理想自我的投射,因为长相俊美而不得不每天伺候学监的他,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华莱士一样自由。伴随着令人飘飘欲仙的迷幻乐,清脆的铜铃声在耳边萦绕,让人有种遁入仙境之感,失去了时间与空间的坐标。

此处是黑白摄影,简单纯净的色彩淡化了情欲,也避免了不恰当的联想。随着华莱士从单杠上一跃而下消失在华莱士的视线中,音乐也随即停止,老师粗暴的喊叫声把观众从梦幻般的氛围中惊醒,菲利普回到了现实世界。

00:45:35

承接上一段戏,镜头没有跟着菲利普走,它站在菲利普方才站立的位置往下张望,华莱士重新出现在视线中。他的其他两个小伙伴奈特利和迈克也陆续出现,这是一场室内击剑戏。影片主角迈克从吊绳上下来,高喊着:“开战啦!打个你死我活”。其他两个人随即被感染,一场模拟战斗拉开序幕。他们从体育馆打到教室,画面从开门那刻起由黑白转为彩色,快节奏的音乐响起,镜头配合三人运动的加速也开始灵活运动起来,随着画面信息量的丰富,这场戏从单纯的玩乐上升到颇具有仪式感的战斗中来。它的高潮部分是迈克一人无法同时对战奈特利和华莱士,他被逼到墙角,手中的剑被击落。音乐戛然而止,镜头推到了迈克脸上,他举起被划伤的手,表情从惊慌到渐渐露出微笑,他略带兴奋地说道:“血,这是真的血”。黑白到彩色的切换带有打破传统秩序的意涵,此外鲜血让人情绪激动,迈克和他的同伴们意识到了战斗的必要,这场戏成为意识觉醒的转折,之后影片朝激昂的节奏大步迈进。

00:48:44

迈克与奈特利逃学,两人过马路,来到较为繁华的步行街上。绿色的草坪、淡蓝的汽车、黄色的小花、乳白的女士内衣,仿佛豁然开朗,影片第一次出现明亮清新的配色。两人在大街上玩起了没有武器的击剑模拟游戏。有理由猜测,在拍摄这一段时,林赛·安德森的摄像机很可能并没有被街上来往的人群所注意到,也许躲在对街的某个巷子里偷拍。因为我们看到过路的人们不像是群众演员,他们不停地回头张望,对两位年轻人的打斗信以为真,甚至从商场橱窗的反射中可以看到对街的人们也同样停止了脚步,对街上突发的扭打事件行注目礼。让演员到真实的街头去表演,这让人想到“自由电影”运动的纪实拍摄手法,从运动伊始,林赛·安德森就在电影中运用新浪潮的拍摄手法,表现出与其它导演的与众不同。而当“自由电影”运动的热度过去之后,许多导演已经背离了初衷,林赛·安德森还在坚持探索,在这一个场景中他恰当地运用了“自由电影”运动所提倡的拍摄手法。

香港影评人舒琪提出,这个逃学段落上承特吕弗的[四百击],下启三年后由瓦里丝·侯赛因导演的[两小无猜]。甚至可以大胆猜测,安东尼奥尼的[放大]结尾处哑剧演员玩的无影网球的灵感,极有可能来自于这里的一段双人无影击剑的对打。

00:50:18

镜头模仿迈克的视角透过透明橱窗往一家车行里张望,扫过两幅汽车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橱窗的反光,以及看起来像玩具车一样的展示品。而下一幅画面则是一排被擦得锃亮的机车,在这个镜头里,机车被更加严肃的对待,不但没有橱窗的反光,而且给这排机车打了高光,这个象征着反叛狂野的道具被着重强调了出来。镜头返身给迈克一个特写,他盯着机车并深吸了一口烟。随即镜头又回到迈克的视角,再次给了那排机车一个三秒的定格。在第二次的注视中,迈克已经选好了自己心仪的那款。

注意这个段落的配色。两个青年的衣着代表着他们的个性,他们都身着黑色大衣,搭配了不同颜色的围巾。迈克的是黑色的,象征着邪恶与反叛(与之前提到的胡子象征着恶魔相呼应),奈特利的围巾是红色的,让人联想到他出场时墙边贴着的毛像,红色于他象征着革命与激情。两人进入车行,迈克挑选的机车红黑相间,店铺内也随处可见这两种颜色——红色的消防栓、广告牌、门廊以及黑色的电话、店员西服、楼梯、顶梁柱等。当黑色的迈克驾车逃离车行时,行过一整面被刷了红色油漆的墙,这幅画面中剔除了所有杂色,只剩下黑红两种颜色猛烈相撞,使得这个小段落的高潮部分既酷炫,又极其富有煽动性。

类似指涉的红黑搭配让人联想到比[如果]更早,背景放置在日本学运时期的大岛渚作品[日本春歌考](1967),在教室拍摄的那一段,穿着水手服佩戴红领巾的女学生站在日本国旗之下,这里的政治意味要比方才[如果]那段强化得多。

00:51:18

离开车行,机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运镜开始变得癫狂起来,从沥青路面快速旋转到行驶方向左边的绿色植被。随着行驶速度的加快,音乐节奏在递进,景别越来越丰富,几个机位交替剪切在一起,不停变换视角,镜头运动也越来越复杂,时而平移时而做360度旋转。镜头所到之处的基础色调从车行里的暗色调,渐渐转向更为明媚的乳白、嫩绿、蔚蓝、橘红。张狂的镜头运动配以鲜亮的色调,无时不刻张扬着自由与希望。

00:53:00

机车停在一块宽阔的空地上,视觉前方是一家名叫“驮马”(Packhorse)的咖啡馆,镜头给了它一个全景的展现。进门后彩色转为黑白,咖啡馆空无一人,左边墙上有一面镜子,折射出被横竖线分割的像是监狱的窗户,整理头发的奈特利从镜子旁走过。之前菲利普凝视华莱士时的音乐在此刻再次响起,紊乱节奏的鼓点作为背景音,前奏是电子合成的一段迷幻音乐,营造出一种神秘危险的气氛。音乐在两人行至前台时戛然而止,半遮住脸的女店主出现,她的形象傲慢、性感、妖娆、神秘。迈克借索要糖的借口强吻她,被她扇了一巴掌。

之后是这部片蔚为传颂的一场戏:迈克与女店员的博弈。百无聊赖的迈克在唱片机上选了一首歌,这是一首带着仪式感的圣颂。女店员的手搭上他的肩,开始了挑逗。迈克转过身,女店员说:“来啊,看着我”。一个过肩镜头,我们透过迈克肩膀的前景看到女店员整张脸。镜头切换到女店员的视角,迈克从上到下打量着她。女店员接着说:“我会杀了你”。再次切到迈克的后方,不过在这里镜头拉近了焦距,我们看不到迈克的肩膀,从他的侧脸越过看到的是女店员鼻子以上的部分,焦点聚在她充满诱惑与挑衅的双眼上。她继续说道:“有时我站在镜子前,眼睛会变得越来越大,我像老虎一样凶猛,我喜欢老虎”。接着她学习老虎的吼叫声凶猛地朝迈克往前一步,迈克丝毫不示弱,他嗅了嗅女店员,手模仿老虎的爪子向前一挥。音乐提高了几分贝,节奏加快,镜头往后拉,两个人学着老虎的姿势对打起来,镜头跟随他们的运动左右摇晃,随着对打越来越激烈,摇晃得愈加厉害。他们滚到地板上,一边扭打一边撕扯着对方的衣服。突然镜头跳切到两人赤身裸体的云雨画面,因为节奏感与方才相当,气氛也一致,所以这段切入一点也不生硬突兀,在这里原始兽性与美好肉体相结合,暴烈又色情。

回想之前(00:28:33)在迈克房间的一组镜头,音乐是和刚才那首圣颂一摸一样的原始膜拜歌声。迈克躺在床上,剪下一页杂志图片,画面给了这页纸特写,是一只在树上的狮子,地板上堆满了同样风格的杂志内页。这组镜头描绘出了迈克急于打破传统,撕掉面具,寻求原始力爆发的渴望,与方才那场与女店员的对手戏形成了呼应。

00:57:35

迈克、奈特利与女店员三人来到室外,圣颂再次响起。一个远景,迈克开着机车,奈特利如往常一样坐在后面,把女店员夹在中间。机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草坪上,远处是丰饶的土地。机车从侧面转到正面,站起来的女店员身姿挺拔,她仰起头,张开双手撩起头发,待褐色长发随风飘扬后又重新将双手伸向天空。这个镜头标志着三个人正式成为“联盟”,为女店员在接下来的出现埋下伏笔。当前三个回归了自由的灵魂驰骋在大自然中的场景,或许偷师自法国新浪潮电影[朱尔与吉姆]中两男一女在大桥上的奔跑(林赛是“自由电影”运动里受法国新浪潮影响最深的一位)。

01:03:56

上接领导与舍监坐在一张餐桌上商议如何杀鸡儆猴,惩罚学生中的捣乱分子。下一个场戏是集体餐前祈祷,高年级与低年级生齐聚一堂,每个人手里拿着圣经,低着头站成规整的队形。队伍解散后,下一个镜头是同样置放整齐的餐食,先前面目慈善和蔼的厨娘对一个学生厉声喝道:“费舍,这是你拿的第二个面包了,快给我放回去”。片中诸如此类的仪式化场景众多(开学典礼、唱赞美诗、布道、军训)。通过宗教和军队仪式,学校达到了一种掌握权力的需要,必须全神贯注的仪式化是学校炫耀权势的手段,让被控制的学生在无穷尽的仪式中被客体化,渐渐变成温顺的肉体。与之相联系的还有之前提到的开学典礼身体检查,对学生病史、发育、身体特征、能力的记录在案,同样使人被置于监视的状态,用大批的书写材料文件,计算个体之间的差异,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可调查与可分析的对象。借用福柯的理论,此上种种都可以看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规训。

01:05:13

规训过后是学监对三个捣乱分子的惩罚,意在对学校权力的加倍重申。迈克、奈特利和华莱士走进房间,画面的前景是两个学监的肩膀,后景的三人被挤在中间,看起来身形弱小。从他们的站位和镜头的机位,我们了解到学监与学生之间地位的悬殊和权利的不平等。学监长发话:“你们的态度有问题,是学校的公害,我们必须对你们进行惩罚”。另一个学监补充道:“和我们说话的时候你们必须站好,别以为我没看到你的手插在口袋里”,他再一次借助规范炫耀权力。迈克轻蔑地一笑,学监急了,他指了指衣服上的国徽:“我为国家效力”,进一步将权力转化为可见的形象,以保证惩罚的实施。但此时已经觉醒的迈克毫不理会,他回道:“你是指你胸口上的那小坨线团吗?”在他看来,国徽也好,仪式也罢,已经失去了规训的效力。正因为他们三人无视学校的规范,所以需要通过惩罚来强调。

下一个场景是受罚,地点在先前拜尔斯受到霸凌的体育馆。三人站在门外等候惩罚,四个学监先行进入体育馆。第一个受到惩罚的是华莱士,他进门,镜头并没有跟进馆内,而是等在门外,画面倾斜。我们听到鞭打的声音,看到的画面却是靠着墙壁的奈特利和踱步的迈克。鞭打奈特利的场景与之相似。轮到迈克时,镜头跟着他进了体育馆,向我们展示了凌辱的细节。迈克趴在横杆上,我们看不到他的脸,两个学监挥起皮鞭。切换到听到鞭打声的低年级自习室,孩子们露出惊慌的表情。再回到体育馆,因为知晓同伴们一人受了四个学监每人一鞭,迈克以为四次的鞭打已经结束,正打算穿衣离开。这时,学监长厉声喊道:“等我发话,快趴下”。出言不逊的迈克被迫接受比同伴多一倍的惩罚,此时镜头不再是墙上的苍蝇,它拉近到迈克的面部,我们看到他忍受屈辱、愤怒、扭曲的面部表情。稍顿片刻,迈克直起身,一张盈满泪水的脸缓慢转向观众。在踉跄着走出之际,学监长伸出了一只手,按照规则,受到屈辱的迈克还需要向鞭打他的学监长致谢,他顿了一秒,也伸出了手,痛苦加倍。

01:14:47

故事进入第六幕“反抗”。开篇是黄昏的阳光下翠绿的操场,远处是学校的主楼。这幅画面已经第三次作为开场(第二幕、第四幕),紧接着下一个镜头学校内的古典建筑也不止一次出现(在第七幕开头还会再次看到)。这些标志性的正统学校形象不断重复出现,意在强化学校秩序与规范的存在。同时,让期待着看到不同开场白的观众也感到厌烦,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片中主人公们的处境。

下一场戏饶有趣味,戴着墨镜的老学究教师抽着烟斗,在教室里踱步,他让学生们翻译一段关于鼓励年轻人上战场的文章。学监长被抽中,他译道:“我们一定要送孩子骑马上战场,让他们尝尝前线的血腥味,就像我们训练……”他停在一个陌生词汇上,许久猜测道:“像我们训练马一样”。但是他错了,教师说道:“猜测得有道理,但不对”。他让其它学生继续猜测,有人回答山羊,直到另一个学生查字典,正确答案方才揭晓,是狗。训练年轻的战士,应该像训练比马和羊都更为低等的狗一样,这个答案让方才鞭打人的学监长错愕,说到底他也是畸形教育体制内的牺牲者,多么讽刺的答案。

01:16:03

反抗的前奏,迈克在宿舍用玩具手枪练习射击。飞镖的颜色为鲜红,先是射击奥黛丽·赫本、梅尔·费勒(赫本前夫)、电影剧照、反战海报、大笨钟、马提尼酒(两次),镜头再切换到迈克的脸。他凝神片刻,眼神相较之前更为凶狠,吞了一下口水,抬起手臂,射向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的主人公费迪南大公的脸上。这一次射击具有暗示性,预示着反抗的到来,为此当飞镖钉住费迪南大公的脸上时,镜头跳着拉近了三分之一的画幅以示强调。

01:17:54

入夜,迈克、奈特利和华莱士在宿舍一人喝了一滴酒,用小刀划裂手掌,结成血盟。迈克从窗外拿来七颗真正的子弹,庄严地说道:“一个人用一颗子弹,就可以改变世界。”

镜头切换到校领导的房间,这个场景滑稽可笑,平日一本正经的校领导的卧室居然是粉色的基调,粉色的床、碎花墙纸、淡粉色茶杯、紫色小花、粉白相间的睡衣,甚至领导的脸也是粉嫩的,厨娘坐在床上吹着笛子,校领导在唱着欢快的歌曲,丝毫没有感觉到暴风雨即将到来。歌曲还没有结束,画面已经跳到修女的房间,她安然地躺在椅子上养神,一只手抚摸着豹纹枕头。

而低年级学生的寝室里,却是黑白色的。镜头在熟睡的孩子中间平移,定格在相拥的华莱士和菲利普身上。如此温馨的景象非常流畅地切换到群星闪烁的夜空,一个戴眼镜的男孩透过望远镜正在仰望上空。迈克来到他的身边,递给他一发子弹。或许是不想打破当下浪漫的气氛,沉浸在天文理论中的眼镜男孩把子弹还给了迈克,他邀请迈克朝望远镜里张望。迈克把望远镜从朝天上的角度往下移,看见了对面楼里的咖啡馆女店员,后者朝他招了招手。所见即所想,这一段颇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场景,让人着实分不清是虚幻还是现实。

01:24:01

在三个准备反抗的学生眼里,模拟军事演习成了一场闹剧。此段落是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所以调性极其滑稽荒谬。特别是在与“司令”(主教)对峙的环节。躲在暗处的三人朝远处的午餐休息放枪,他们的子弹先是打穿了啤酒桶,然后是汽车玻璃,把原本井然有序的场面搅得鸡飞狗跳。维持秩序的“司令”预备教训教训开枪者,一个砍掉了下半身的仰视镜头里他的表情严肃。在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后,他挺胸走向三个人,命令他们缴械。一声枪响后,“司令”应声倒下。摄影师给了迈克一个英雄式的仰视镜头,他朝着“司令”又连发了两枪。在这里,林赛·安德森卖了一个关子,看着“司令”躺在地上痉挛,以及充满恐惧的面部表情,你满以为迈克先前在宿舍拿出的真枪实弹终于充当了泄愤的工具,可是并非如此。

下一个场景是校长办公室,一个象征主义的场面出现,校长要求他们像主教道歉,并拉开一个抽屉。主教躺在里面,他起身与三个叛逆分子一一握手,再躺回去。平日威严的主教被校长近乎于侮辱性地关在抽屉里,这里暗示宗教不过是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而已。让人意外的是,校长非但没有对三人进行严厉的谴责,反而对他们的反叛行为报以理解。三位也并没有得到与他们大逆不道的行为相当的严厉惩罚,只被罚去打扫地下室,这样小小的教训甚至都抵不上一顿鞭打。这并非意味着权力机关的善解人意,而是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在遇到真正的敌人时,会因为一时束手无策反而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在这一段里,学生们与校长的站位和构图暗示了力量的轻微倒置。还是过肩镜头,只不过与之前那次学监找三位谈话的过肩镜头相反,这一次位于前景的是迈克、奈特利和华莱士,校长被挤压到画面的上方。

01:31:36

在整理地下室的过程中,几个学生找到了一些象征性物件。华莱士戴着防毒面具从木地板里钻出来,接着他从地下室拿出一个巨大的象征着权力的鳄鱼雕塑与菲利普一同将它扔到火堆里。地下室里,迈克与奈特利找到了老鹰、黑猫、校领导雕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用斧头才能砸开的橱柜,里面装满了泡在福尔马林里的畸形儿标本。它暗示着这所标榜着培养高素质英国人才的传统私立学校,500年来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都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发育不完全的畸形儿。顺着这些物件,孩子们来到了一间装满武器的房间,仿佛在冥冥中引领着他们起来战斗,反抗不合理的教育体制。

01:39:16

第二天的校庆,在学校的大教堂内,老兵邓森将军发表讲话。在台上,他背着双手,大肆批判现代社会轻视传统。讽刺的是他用于说服大家学习老兵精神的一席话,恰好可以用来佐证迈克一行人的反叛行动:“自由是每个英国人的遗产,但是不做好战斗的准备,自由必定不会长久”。在他口水四溅,大谈维护传统时,台下开始喧闹起来,一阵因纵火而起的烟味弥漫进教堂,所有人四散逃离,邓森将军还在台上滔滔不绝。

待众人拥挤着逃到室外时,战斗方才开始。至此电影进入高潮部分,迈克、奈特利、华莱士、菲利普、女店员结成的反叛联盟,举着冲锋枪站在屋顶上朝楼下的人们扫射。这是[操行零分]结尾的翻版,相比较让·维果电影里孩童式叛逆的玩闹,[如果]显得更加富有煽动性和革命的意味。[操行零分]的孩子们只是往楼下扔垃圾,意在破坏巡礼的仪式性。而[如果]里的勇士们端的可是真枪实弹,还充满仪式感地穿上了迷彩服,他们的表情愤怒、坚毅和勇敢。[操行零分]里的教职工猝不及防、无力回击。而这场战斗的对战方也有实弹,众人在老兵的带领下开始与楼上的勇士们真正对峙,予以回击,楼上的几个五位反而显得寡不敌众。懦弱的校长走到草坪的中央,妄图再一次规劝闹事的学生,却被女店员一枪毙命,并随着一声爆炸响立马消失了(这个镜头已经有所暗示)。最后一个镜头拉到了迈克的面部特写上,他被枪弹的烟雾笼罩着,随着机关枪的回弹力而不断抖动,他的嘴唇也因为痛快的泄恨而上下抽动着。黑幕过后,一个转折,红色的“如果”从墨黑的底色中渐渐淡出。这句“如果”给人当头一棒,方才反应过来,刚才那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原来不过是假设。这个结局因为带有遗憾而显得别有余味。它不仅表现出了革命的激昂,也同时体现出了青年们的犹豫和踌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假设命题带来的不尽兴,这个结局才更具有煽动意味,仿佛在激励人们快把战斗搬到现实生活中去。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说明

文 调反唱唱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