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片海

那年,那片海

主演:
孙嘉,李洋,梁冰雁,李笑笑
备注:
类型:
微电影 爱情,短片
导演:
陈晓伟
年代:
2012
地区:
内地
更新:
2017-02-24 12:43
简介:
13年后,已为人母的苏苏再次来到大学校园。印象中的风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半山湖柱上刻着的“苏苏”二字,让她的印象回到了十三年前。忘不了运动场上那目光触及的瞬间,爱情的种子如春草般狂野,母亲许下的“大学里不谈恋爱”的誓言,像魔咒一样禁锢着幼小的心灵,再浪漫的.....详细
相关微电影
那年,那片海剧情简介
13年后,已为人母的苏苏再次来到大学校园。印象中的风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半山湖柱上刻着的“苏苏”二字,让她的印象回到了十三年前。忘不了运动场上那目光触及的瞬间,爱情的种子如春草般狂野,母亲许下的“大学里不谈恋爱”的誓言,像魔咒一样禁锢着幼小的心灵,再浪漫的画面,也最终化为忧伤压抑的心似乎凝聚成了许多疙瘩惆怅,难以摆脱。在母亲拉着苏苏的那一刻,不舍又…13年后,已为人母的苏苏再次来到大学校园。印象中的风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但半山湖柱上刻着的“苏苏”二字,让她的印象回到了十三年前。我忘不了在操场上与我目光接触的那一刻。爱的种子像春草一样生长。对母亲承诺的“大学不谈恋爱”的誓言,像紧箍咒一样禁锢着我幼小的心灵。无论多么浪漫的画面,最终都幻化成一颗悲凉压抑的心,似乎凝结成许多愁绪郁结,难以排遣。在妈妈拉着苏苏离开的那一刻,不舍和留恋只能画上句号,只留下半山湖的亭子……
那年,那片海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对于下载的电影我多年来养成了先拖拽着浏览一遍的习惯,相当部分的原因是找找看有没有能够让我浮想联翩血脉喷张的镜头,一方面可以先睹为快一饱眼福,另一方面可以对哪些电影不能和我家老佛爷一起看做到心里有数。
 但是今天整理硬盘里的电影,看到这个叫做 [ 那年那片海 ] 的,我意识到它已经存盘很久却一直没看,而且现在我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个片子是讲什么的。对于这部片子,我大概是根本没有浏览过,于是我打开浏览了下。
 一浏览不打紧,噌地一下就给我看见了我那庞大的母校校园,突然间恍然大悟。哦,应该是我们学院陈晓伟老师那部片子吧,当时在学校包了场子搞公映,那时候我出去实习了没看,听说同学们开始普遍觉得不看好,后来普遍觉得不好看。不过,有时候看电影就像看病,既然是自己的,不管是看不好还是不看好,总是要看一看的,哪怕根本就知道它压根儿不好看。
 不过,当陈老师你开着你那辆黑不溜秋的大众七扭八拐终于停下来把自己渐渐隐藏到片名后边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那年那片海?哪片海?我母校啊,郑州大学诶,毛线的海啊!莫不是那道一鞋带水的眉湖?还是号称后山的那个小土坡半坡处的水坑?叫海就叫海吧,毕竟叫那年那片坑不够文艺也不够雅致,如果换做我,非让我从坑、湖、海三个字里做单项选择,我也会选海的。至于那片海是哪片海,我觉得片子里肯定能找到答案。事实证明,答案也确实找到了,不是眉湖,是水坑。但是!作为片名的那片海在全片里除了偶尔在镜头里忽闪了一下以外,就仅仅是在女主角说了句要跟男神在半山湖见面,都当片名了,却只占了这么轻的一个分量,不仅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突出,根本是被严重地忽略嘛。我懂了,水坑啊,你那里头满满的其实都是泪啊。另外注意了,姑娘说的是半山“湖”,“湖”!窃以为片名里用了海,这里又让演员说出来个湖,牛皮一下子瘪了下去,从出片名看到现在不禁让人多少有些怀了好久的孩子被打掉了的感觉。要知道,在伟大的首都,所谓的北海、中海、南海、西海、后海、前海也不过就是几个水塘子而已,人家能叫海,我们同样可以把半山湖改个带海的名字,鉴于这片海居于半坡高地,其水每每去而不来,可取“水”、“去”二字名之,不如就叫“法海”。当然非要把小水坑起个海的名字明显很矫情,但是既然片名非要矫情,那就得矫情到底,如果写故事的连将矫情进行到底都做不到,还指望什么让故事里的男女将爱情进行到底。
 然后,没弄明白,陈老师您开辆车转来转去,然后坐在亭子里就仅仅是把时间拉回到您的学生时代吗?我想说,何必呢,还开辆车来,费那么大劲您开车在右边跑着,还麻烦摄像师在左边的另一辆逆行的车上跟拍,封一次路挺麻烦的吧,您要实在喜欢片名里的那两个“那”字儿,非得让故事发生在过去也成,您开篇不用出镜,简单一句画外音“那一年,我正年轻”就行了,您只用把许巍那句现成的歌词里的主语换成第一人称就OK,省时省力还省心,孔夫子一日三省其身大概也不过如此。这片儿得亏不是用胶片拍,要不得多浪费啊。或许有人要说了,[ 泰坦尼克号 ] 也是由老了的肉丝开口引出来的她年轻时候和杰克的那段故事,[ 魂断蓝桥 ] 也都没有直接按照现在时来展开故事,但是泰坦尼克是有人找上门来,老肉丝必须开口叙述陈年旧事,魂断蓝桥是男主要去上战场,恰巧又到了那座对他来说意义非同一般的桥上,往事必然涌上心头。但是在 [ 这片海 ] 里,小伟姐,恕我冒昧,由您的出场来引出故事没有必然性,我总觉得你很多余。如果人们穿袜子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双脚,而不是为了保暖和保护双脚免于磨损,那么袜子还不如不穿,因为脚本身已经足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且证明得比袜子更充分。
 那一年的第一个场景,几个姑娘要跑步,发令员不喊“预备——跑”却喊了声“开始”,虽然您可以说喊开始也是可以的,但是这种不专业的喊法就像篮球场上管传球不叫“传”叫“扔”一样,不管你别不别扭,反正我是别扭了。不说篮球了,说说足球,姑爷踢足球穿得挺厚的,一件T恤里边还再加一件纯棉小背心。他要这么穿去上课那谁也管不着,但是这么穿着去踢球,肯定是全场板凳的命,鉴于片中展现的是非正规比赛,应该是没有板凳球员的,我想姑爷应该是专职来捡球的。姑娘扭伤那部分,看了半天我完全没弄明白姑爷把T恤脱下来给姑娘是怎么个意思,是因为姑娘衣服肩带滑落了吗?你拉上去不就完了嘛。而且姑爷过来伸手的时候姑娘肩带明明好好地在肩膀上呢,怎么镜头转过去拍了下姑爷再回来拍姑娘,姑娘肩带就掉到了三角肌上了呢,自己拉下去的吧,姑娘实在是用心良苦啊。然后上课那场戏,在前边,闺房里几个妹子聊姑爷的时候话里话外姑爷和她们不是一个年级,到了上课的时候姑爷姑娘反倒一块儿上,真相只有一个,姑爷上学期没考到40分,重修了,而且好基友也陪他一起重修了,真是患难见真情啊,有这样的好基友还要去拈花惹草,这姑爷实在不是一般得花心。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的场景设置,因为信息量很大,这正是现代电影的一大特征。重修就重修吧,但是你作为一个重修生公然在课堂上当着教授的面单手插袋耍着帅绕过半个教室去拽人家姑娘的手,还给人拽上讲台,极大地扰乱了课堂秩序,估计这年你还得挂。俩人看泰坦尼克那段,我不禁后悔自己晚生了一二十年,看看当年我威武的郑州大学,不仅耳聋目盲对于泡个漂亮姑娘不是什么障碍,泡上了还可以包间教室当情侣包间。再次感叹生不逢时。再说说姑娘那位不像亲妈的妈,狠不狠心就不多说了,现实里似乎也确实可能存在这样的妈。这里要说的是,老人家要来学校看女儿为什么不打电话说,非得麻烦邮差大老远送信来呢?哦对了,那是小伟姐您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估计电话还不普及,诶不对啊,姑爷那笔记本电脑可不像是上个世纪的古董啊,姑爷桌子上摆的《明朝那些事儿》可比冯小刚那部 [ 手机 ] 小好多岁呢,海报里的三位NBA球星好像也多少有些时空错乱啊,也罢,片子开始没多久,就有一句字幕嘛,“记忆穿越时空”,穿越剧嘛,不就是有的没的嘛。还得说说最后那封信,本来也没注意,可偏偏姑娘当时所在的那个亭子大晴天的漏水(请别告诉我那是姑娘在流眼泪,水滴落下来划过的那道垂线段跟姑娘的眼睛差了有四指远呢),把信给滴湿了,我就被动地去注意了下那封信,不注意不打紧,正好就让我看到一句“我不知道我会漂泊到哪里?”这里用个问号,敢情这是一个问句?前边有个“我不知道”,那这必然不是简单的疑问句了,后边也没有回答,看来也不是设问句,那么,是个反问句。既然是个反问句,那这句的意思也就是“我当然知道我会漂泊到哪里”,联系下上下文,总觉得这样写好像有病,要么句子有病,要么脑子有病。还有,姑娘姑爷俩美术系的,写个情书用广播电视局的信封是怎么个情况。不过话说回来,这封信的钢笔字写得倒是挺好看的。
 全片的情节点一律由巧合构成,先是姑娘恰巧扭了脚,而姑爷恰巧就过来捡球了,当然这个无可非议,因为这是第一个巧合,也是故事得以发生的基础,这个巧合是必要的,也是自然的。当姑爷和基友骑车恰巧就经过了姑娘宿舍下,而姑爷的衣服恰巧就在阳台上晾着的时候,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才巧了两次而已嘛,不过,我纳闷的是这次巧合是用来干嘛的,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嘛。然后,哇!舞会!我怎么没见过学校里有这样的舞会,无所谓啦,我要说的是巧合,姑娘和姑爷又撞上了。哦对啊,原来阳台晾衣服那个巧合就是为了让姑爷的好基友发现姑爷跟姑娘的有一腿,好提醒姑爷姑娘来了啊,姑爷是眼神儿不好吗,那么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他自己注意不到非得由基友来提醒吗?哦,对了,片子最后的插曲是 [ 灰色空间 ] ,“现实的世界只有灰“,嗯,这姑爷不仅耳朵有问题,眼睛也确实不好使,这是一部励志片。诶不对啊,姑爷把衣服给姑娘的时候基友不在场啊,舞会上应该是认不出来跟姑爷有一腿的姑娘就是这位伤了脚还来舞会深夜发福利的知心大姐的啊,敢情这哥们儿提醒姑爷门口坐了俩姑娘就是看见陌生的美女想去跳舞搭讪啊,那他看见阳台上晾衣服又没意义了啊。绕了这么大一弯子分析半天回到原点划一圈,0。无处不凑巧,世界真美好,姑娘的纸恰好掉地上了,姑娘因为脚伤弯不下腰没法捡,姑爷又逮到献殷勤的机会了。姑爷走着,姑娘单车就掉链子了,这一定不是巧合,这一定是那串链子通人性,生了一颗玉成之心。姑娘和姑爷约了一个日子准备要“第一次我牵起你的双手”了,姑娘她妈来了,这阿姨如果姓刘的话,肯定是叫刘巧儿吧。小伟姐,您用了这么多巧合来推动这个故事,您到底是想写将爱情进行到底还是想写疯狂的石头啊?
 还有,那个在任何一家小电视台的栏目剧里,每到老太太得了病儿媳妇不给治没钱吃药躺在床上活受罪的情节就会准时响起的音乐在这部片子里大有见缝插针的精神,凡是能冒出来的地方就一定要冒出来,实在是Low得让我有一种想要像本片男主一样生作一个聋子的冲动。当然我不否认这是世界名曲,但是,世界名曲被用烂了,也一点儿不比老鼠爱大米来得高雅。王光良第一次在片子里唱第一次的时候觉得挺好,我小学的时候老听来着,然后又第二次唱起了第一次,接着是第三次……我不禁疑惑,人生到底有几个第一次?还好,后来我男神游鸿明写的歌就来了(不过不是游鸿明唱的,否则会好听很多。PS:男神这首歌在他所有的作品里写得实在很一般),最后小猪也出来叫了,嗯,灰色空间,对男主的生理情况带有暗示性的一首歌。明明有这么多歌可以用,为什么老是用那首第一次呢,只能说,苏苏阿姨太怀念那些第一次了,就让她慢慢怀念吧,她还活在过去嘛。
 苏苏阿姨活在过去,我没什么话说,反正是故事里的人,爱活在哪儿活在哪儿,哪怕去了1Q84呢,慢慢去欣赏那个世界里的两个月亮去吧。不过作为编剧和导演,讲故事的人也一直活在过去就不妙了。小伟姐姐,我不得不说,您给出的这个片子完全是还没从学生时代走出来的感觉。小伟姐!陈老师!要搞学生作品我们自己搞好了,就不劳您了,您毕竟是老师不是学生了,拍学生作品貌似已经不擅长了,那就劳烦您拍点您擅长的东西出来吧,作为学生,我们想学习的是老师作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