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

天明

主演:
李慕枫,闫缤月
备注:
HD
类型:
微电影 微电影,剧情,
导演:
刘滕
年代:
2014
地区:
内地
更新:
2023-11-15 11:01
简介:
菱菱(黎莉莉饰)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之中,和相依为命的表哥靠着捕鱼维生。战争爆发了,战火烧到了菱菱的家乡,无奈之下,她只得和表哥一起逃亡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两人进入了一家工厂打工,之后,表哥决定成为一名水手,离开了菱菱扬帆远航,而依然留在工厂的菱菱遭受了工厂少东家的诱惑.....详细
相关微电影
天明剧情简介
菱菱(黎莉莉饰)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之中,和相依为命的表哥靠着捕鱼维生。战争爆发了,战火烧到了菱菱的家乡,无奈之下,她只得和表哥一起逃亡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两人进入了一家工厂打工,之后,表哥决定成为一名水手,离开了菱菱扬帆远航,而依然留在工厂的菱菱遭受了工厂少东家的诱惑,不仅失了身,还被卖到妓院被迫沦为一名妓女。一晃眼两年过去,此时的表哥已经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正在遭受敌人的追捕,在这样的身死关头,他和菱菱重逢了,菱菱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表哥,自己却因为藏敌的罪名而被判处了死刑。©豆瓣
天明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下层女性走向革命的浪漫化传奇(Romance)之路
————《天明》(1933年)孙瑜 通俗剧 黎莉莉主演
在这篇电影里,极端意识形态观念的深入,使电影看起来颇像个政治宣传片,或者用现在的话说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作者预先设定好了价值观和进步观:反对军阀混战,反对腐朽的资产阶级;同情破产的农民、工人无产阶级、妓女等贫下层人士,极力渲染国内矛盾,支持国民革命,宣传革命战争的无坚不摧、绵延不息。导演极力地想展示出普通大众身上的压迫:帝国主义列强及其扶植下的军阀的压迫、官僚资本家的压榨等等,希望启示大众觉醒,认识到压迫中国大众的各个敌人,以拨开云雾找出拯救中国的方法。但作为一部电影,它的意识形态化过强,革命浪漫化的基调过于浓厚,人物成了政治观念的代表,故事不够真实,有宣传片的诸多缺点。在腐朽堕落的黑暗社会下,国民革命是唯一的光明之火,战争意识形态主宰一切,亲情、爱情都可以忽略。所以才会有菱菱和张表哥两个人的共同坚持:为了更多受苦难的大众,一切都是值得的,包括献出生命。这些浪漫化、理想化的革命宣传故事,虽然很强烈地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追求天明的焦灼心情和国民革命的必要性,但也有它不现实、不符人性的一面。
在《天明》这部电影里,毫无疑问,黎莉莉扮演的菱菱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形象。她从一个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的丫头,在不断的苦难的磨砺下成长为一位游刃有余的交际花,并积极地助人为乐和投身国民革命运动,甚至不惜英勇献身。,这其中的强大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在动乱中培养起来的革命信仰?还是国民革命观念的深入人心?或者说是导演的一厢情愿,将革命浪漫化!显然,导演自身拥有的时代背景下的浪漫化的革命政治观是最大的因素。所以投身革命的菱菱,完美得看起来就像个圣母,毫无个人私己观念、儿女情长,胸中只有家国、受苦受难的普通大众,她的男朋友张表哥似乎更是个心里只有大众苦难的人,完全将自己当成拯救大众的耶稣。所以他们无私,他们背负着拯救大众的理想,他们不惜献出生命,他们前赴后继——这种革命浪漫化的叙述视角,不仅是民国革命电影的模式,即便到了1949年共产党建国后,这种模式依然被保留继承了下来:耳熟能详的刘胡兰的故事和菱菱最后的慷慨赴义是多么的相像;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人的故事也都是这个模式,是一种政治话语权对电影话语的垄断。
电影中菱菱由社会上的被欺压者、被迫害者走向革命运动、参与改造社会的人生不能不说是一部传奇(Romance)。或者更明确地说,菱菱的所有传奇经历在现实中都有相关因素,菱菱所代表的各种各样的身份,正是那个时代下层女性的所有身份:破产的农妇、进厂做工的女工、被诱骗的妓女、周旋于富人阶层的交际花等,导演用一个顺序演变的故事交代了出来;其实用更明白的政治话语就是:无论是哪种的下层妇女都可以参加国民革命,拯救大众,拯救自己。所以菱菱的传奇经历就更有一种政治引导性,也达到了导演想开启民智、启蒙大众的目的。但之所以把自身的生命都无所顾忌,原因大概是与革命浪漫化的叙述和革命理想“舍身成仁”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菱菱作为一个被迫失身的女子,需要通过为革命献身而得到了社会价值;而张表哥没有去营救被牵连致死的菱菱也不必受到谴责。
对比贫民阿Q因为迷茫无知会去参加革命的事件,我从电影中无法找到菱菱意志坚决地参加革命的理由。是为了失身之后自己的救赎?还是因为感激国民革命让自己脱离苦海?腐朽黑暗社会里培养出来的革命信仰?似乎哪一个都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似乎更多的是导演革命政治观念引导下的浪漫化安排。
本片虽然讲述的是1927年国民革命之前中国军阀混战的黑暗现实,却用的不是现实主义的手法,是在导演浪漫化革命追求的政治观念下指引的传奇手法,浪漫化、观念化的叙述模式,奠定了中国早期革命政治宣传片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