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戏曲晚会江苏卫视首播,一如既往的高质量,这才是传统文化_内容

来源:三三电影网 人气: 更新:2021-09-24 11:49

9月20日晚间,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在江苏卫视播出。整个内容观看完毕之后,个人认为,这是一档非常精彩的晚会内容,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如果说晚会内容纷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那我想说,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有的样子。这台晚会,很值得注意一下。

为什么戏曲晚会反倒是能够最精准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与分析的问题。我昨日写文章,批评某晚会内容,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干得不过是找符号与贴标签的工作,根本就是传统文化的皮毛,无法深入肌理。有部分读者问我,那您觉得什么样的晚会才是不皮毛的呢?幸好,江苏卫视播出了这个“江苏中秋戏曲晚会”,成了最好的例证。

首先来讲,戏曲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演绎的最好形式。甚至于没有“之一”二字。唐诗宋词元曲,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在此处。而戏曲文化,正是从元曲当中脱胎出来的。可以说,戏曲内容生态当中,不仅仅是文字部分传承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而且在气韵方面,也是精准传承的。这种传承,可比跳个舞有价值得多。

文字精髓上的传承,很简单。基本上所有的戏曲内容,都是有唱词念白的。钱穆老先生在《中国文学史》当中专门有对戏曲的论述,认为戏曲内容是对唐诗宋词元曲等艺术形式的最好传承。感兴趣的读者亲人,可以找此书相关章节阅读。汉语言的美感,在戏曲内容当中,有最精妙的传递。比如,这次的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上,有一句经典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就这么一句,中国美学内容全在里边了,是多少舞蹈动作都展示不出来的。

没办法!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些诗词歌赋当中生存的。这才是中国美学的基本范式。可以说,江苏中秋戏曲晚会的戏曲名家们一张嘴,就已经赢了。意境美学,差一个字都不对。戏曲内容,最讲的就是差一个字都不行!

气韵上的传承,也十分重要。江苏中秋戏曲晚会上,有一位名家演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大家听的是什么?听得就是气口。什么是气口?就是我们文艺批评当中讲的气韵。苏轼写中秋月亮的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都会背。为什么还要听戏呢,还要听戏曲演员唱呢?就是听气口,听气韵,听戏曲演员理解出来的苏轼的人生意境。

戏曲,就是听韵的。把这个东西听明白了,也就明白中国古人的修为境界了。江苏卫视这次的晚会上,听完了《水调歌头》的戏曲内容,您一定脑子里边有了一个全新的苏东坡。而且,韵这个东西,具备感染性。观众们一旦接触到了韵的境界,自己也想要效法这种境界了。一下子,中国传统文化就“文而化之”,实现传承了。

还是讲韵。在电视剧作品当中,为什么有些戏骨演员让大家觉得演的好,而某些流量明星让大家觉得演的太差呢?就是这个人物的韵找得对不对、准不准的问题。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其实也是对戏曲人物韵味的一种传承。甚至于好的剧本,也是找韵的过程。

这是戏曲的好。但是,一台晚会,只有戏曲自身的好,还不行。还要配合制作方的水平才行。我们有些地方,也搞戏曲内容,但就是不好看,不好听,为什么呢?不是太土了,就是洋的不对地方。尤其在“洋的不对地方”方面,问题最为明显。可能部分晚会节目的制作者认为,多加特效就洋气了,恨不得把自己的“传统节目”全部用特效杂糅一遍才好。这就是错误的。

我之所以欣赏江苏卫视这次的中秋戏曲晚会,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这家制作单位知道用特效做减法,它甚至于让观众感觉不到自己做了什么特效。我看江苏卫视在最早的媒体稿件当中说自己这台晚会是“沉浸式”的。说得比较精准。特效这东西,不用哗啦哗啦的炫技,就要藏起来用才好。朴素、淡雅、大道无痕,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江苏台的中秋戏曲晚会,在特效方面,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甚至于在很多转场上,江苏台都做得行云流水,一个水袖,就能带来一次有效的转场,一个屋脊,也是一次有效的转场。这些转场内容,真的值得单独拿出来好好聊,值得同行们认真学。这是总导演、现场执行导演和后期剪辑师的有效配合才能形成的。不然,就只能是各种画面的硬切。画面一硬切,就显得创作者自己像个傻狍子了。江苏卫视这次的晚会成品,朴素、淡雅,却质感十足,节目内容是真正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而节目风格本身,也是娓娓道来、流畅自然了,颇似国士之风。

这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晚会,应该有的样子。(文/马庆云)

热门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