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面孔

王的面孔

主演:
徐仁国 李成宰 赵允熙
备注:
23
类型:
日韩电视剧 剧情,历史
导演:
内详
年代:
2014
地区:
韩国
更新:
2018-05-20 21:34
简介:
讲述了生为妃子的光海在成为太子后,在血战中抓住机会,最终成为国王的曲折故事。...详细
相关日韩电视剧
王的面孔剧情简介
讲述了生为妃子的光海在成为太子后,在血战中抓住机会,最终成为国王的曲折故事。
王的面孔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先王殿。
那些一臉莊嚴和堅毅的先祖肖像,這些年來寬慰了光海內心多少的茫然與不安,徬徨與絕望,也珍藏了他那許些或悲或喜、或笑或淚的青澀回憶。
童年時,尚膳為小光海造了一紙風箏。風箏很漂亮,卻也很脆弱,稍稍施力風箏便斷線遠飛了。
它沿著天際飄零,小光海一直於後頭追趕。每次在他快要觸及的時候,它卻飛得更高更遠了。最終,風箏飄進了勤政殿,落在龍椅的椅背上。
小光海努力地伸著手,風箏看似在咫尺之遙,卻偏偏始終夠不著。他著急地攀上了王座,再次把手伸向風箏。
然而,此時宣祖於門外卻發現了,殿內那個攀坐於王座上的小小身影。
震怒的他質問光海,何以膽敢坐上他的龍椅?
小光海心裡滿是冤屈與焦急,低聲辯解自己只是想要撿回風箏。
宣祖聽見了,卻只是冷冷地注視著光海,甚至沒有瞥上風箏一眼。
 
時光匆匆,歲月荏苒。1592年的某日,光海君於先王殿憶起了這兒時回憶。
那一天,壬辰倭亂爆發後,釜山、東萊、忠州等地相繼淪陷,倭寇的刀尖直指漢陽。宣祖下旨宣佈播遷,光海冒死相諫,卻無果而回。
 
那一天,光海在衛兵的阻撓下,痛心疾首地高喊著,不可以把都城整整十二萬的百姓棄之不顧。他句句激越字字鏗鏘,回應他的卻只有朝廷重臣的滿室默然。
 
那一天,他想起了年少時,那個眼中只見龍椅的父王,還有滿眼只有風箏的自己。一如現今,眼中只有王權的父王,以及只看見百姓的自己。
百姓的一衣一食,性命與財產,本該處之於王位之上。然而,只執著於君權與勢力的宣祖,卻自始至終視而不見。
為了百姓為了天下,是否只有邁向王權的中心,方可改變世界?一如當年為了風箏攀上龍椅的他?
那一晚,在那蘊涵著無數回憶與思緒的先王殿,他下了決心,豁出性命,獨留都城,守護這十二萬的百姓。
那一晚,他成為了朝鮮的國本。
* * *
這是第十二集,別具點睛意味的場景。
宣祖與光海從一開始便註定水火不融,一方面是源自於啃蝕著宣祖內心的夢魘,對自身面相的卑劣感以及對天賜王相的光海難以克制的妒意;另一方面是源於宣祖與光海截然不同的治國理念與政治觀。
 
宣祖把王位比喻為於懸崖邊綻開的繁花,高高在上,太炫目也太艷麗,於是有無數人前仆後繼地試圖採摘。而為了守住它,有時候必須拋開人性,不能是父親,甚或不能是人。他認為百姓是依附於君主而存在,因此君主的性命遠高於天下百姓的性命。
正因對這種至高權力的執著,當光海君把證明朝中重臣利用防納制度牟取私利的帳簿交到宣祖手上時,他沒有半分猶豫便把帳簿蓋上,只因他知道當他把這劍握在手裡而不出鞘,朝臣會因恐懼與不安而低下頭,而那將是鞏固君權的最佳利器。在民眾的利益面前,他優先選擇了權勢。以壯大君主的王權為最終目的,這就是宣祖所奉行的治國之道。
以己度人,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光海交出帳簿的原意與自己以帳簿鞏固權力並無差異,不過是為了恢復其王子之位。
然而光海的政治觀與宣祖的意念可謂極與極的差別。
同樣以帳簿為刃,光海首先試圖推行的卻是建立正供都監,進行徵收貢物的制度改革。以廢庶人的身份走近民眾的期間,他看清了貢品繳納制度的流弊,以及貪官的腐敗與壓榨下受盡折磨的百姓。因而與復位相比,與他的人生相比,他優先選擇了百姓。多年來韜光養晦,光海首次主動發起了攻勢,而刀尖直指朝廷長久流傳下來的弊端。
 
同樣,從來只願安份地當父王膝下一個小小臣子的光海,主動投入國本之爭的契機,離不開對百姓各種不幸與疾苦的痛心,以及無法改變當朝現狀的絕望與無力感。當他目睹宣祖為了穩固君權而對朝中的貪腐視若無睹時,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心中的大義,不可以依仗他人,只能親自奮力抗爭竭力拓展。
宣祖曾向眾王子提問,所謂王是什麼?光海這樣答道:「王必須是一國之中最不幸而最痛苦之人。王必須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但是百姓的疾苦又何止一兩樣呢?因身份卑賤而愁苦,因官僚剝削而痛苦,因貧困而忍饑挨餓,百姓之苦甚多矣。只有親眼目睹他們的疾苦,並如親身感受到一般感到痛苦,王者才能不沉迷於安逸享樂之中。如此一來,王又怎能不感到痛苦和不幸呢?」
這就是光海的治國理念:敬民、重民、愛民的民本主義精神。抱著以民為本的治國觀,王必須憂百姓之憂,痛百姓之痛,苦百姓之苦。
 
這也決定了光海與宣祖根本性的差異。價值觀與理念上的落差,就如當年那深深烙於光海腦海的景象--勤政殿內那精雕細琢的王座,以及高懸於王座之上單薄破舊的風箏。
宣祖只看見王座,光海只看見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