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波罗第七季

大侦探波罗第七季

主演:
大卫·苏切特 休·弗拉瑟 菲力浦·杰克森
备注:
第2集
类型:
日韩电视剧 剧情,悬疑,犯罪
导演:
安德鲁.格里夫
年代:
2000
地区:
英国
更新:
2016-12-03 00:59
简介:
赫尔克里·波洛:与夏洛克·福尔摩斯同名的比利时人,鸭头,身材矮小,胡须卷曲。他的容貌平平无奇,却有着一种特别的干净。如果他可以选择,他宁愿被枪杀,也不愿让裤子弄脏。...详细
相关日韩电视剧
大侦探波罗第七季剧情简介
赫尔克里·波洛:与夏洛克·福尔摩斯同名的比利时人,鸭头,身材矮小,胡须卷曲。他的容貌平平无奇,却有着一种特别的干净。如果他可以选择,他宁愿被枪杀,也不愿让裤子弄脏。
大侦探波罗第七季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一辆由东方开往伦敦的列车在夜幕中疾驰,暗黄的车灯明晃晃映出东欧森林中高大树木的暗影。在黑暗的笼罩中,唯一的声响只有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唯一的光线只存在在这辆东方快车上,除此之外只有静谧只有无尽的大雪。在这辆东方快车上,矮个子的波诺慢悠悠地走在车厢中,安静地等待着列车驶向目的地。
清晨,当所有人都走向餐车准备享用早点,却被告知列车因为暴风雪被迫停在了南斯拉夫的郊外,同时,波诺也得知了一个骇人的消息,那位曾经向他求助的美国人,那位面容阴森的美国富商塞缪尔·爱德华·雷切特,在凌晨被人刺死在房间内,身上整整被刺了十二刀。波诺眉毛挑了一下,真是个残忍的凶手。当列车上所有人被波诺召集到餐车并被告知凶手仍在列车上时,恐惧笼罩了整列车,十二个人身份各异的乘客忧心忡忡、相互猜忌、努力地为自己开脱、争着向波诺透露自己得知的秘密或是故作镇定貌似什么都不关心……波诺在面对面的审问中,似乎找到了某些蛛丝马迹,但却又隐约觉察到一丝不对劲。凶手似乎是一位神秘的披着红色围巾的女子。大家一口咬定她的特质以及出现的时间,与凶案处处吻合。这位女子如今不知所踪,而列车自始至终没有停下。
难道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位红衣女子在刺了雷切特十二刀后,在大雪中匆匆离去,从此不知所踪了么。十二个人的口供惊人的一致,似乎这只是一桩简单的命案,破案近在眼前。然而波诺在这怪异的一致中,切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当波诺发现了一张被烧焦的纸片时,雷切特的真实身份终于被揭晓。
原来,死者萨缪尔•雷切特本名卡赛蒂,是个臭名昭著的匪徒,在美国犯下了一宗骇人听闻的绑架杀人案。他绑架了年仅3岁的豪门千金小黛西·阿姆斯特朗,成功勒索巨额赎金。但警方随后发现小女孩早已被杀害,已经怀孕的母亲不堪噩耗,早产下了一个死亡的男婴后也死去了,绝望的父亲饮弹自杀。这桩罪行引发了公众愤怒,卡赛蒂六个月后被捕,但他神秘的越狱成功后逃亡欧洲,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成了周游列国、衣冠楚楚的太平绅士萨缪尔•雷切特。
波诺用怀疑的眼光观察着一切,太蹊跷的巧合里一定隐含着阴谋。当真相最终被揭开时,我也倒吸了一口气。原来列车上的十二人,全都与小黛西·阿姆斯特朗有关,他们一起登上了这两东方快车,策划了一次精密的复仇。雷切特身上十二个刀口,全部流着粘稠的鲜血,猩红的血浸透了雷切特的衣襟,是十二人代替法律对雷切特做下的审判。
我以为,在这本阿加莎最富盛名的小说中,精彩的不在于作者对破案过程细致的描写——推理的环环相扣,不在于最后真相的出乎意料,而在于阿加莎在这部小说中对正义与私情的拷问。
当法理上的公正无法满足人们心理上的正义时,法理与私情,理智与情感,公正与正义,我们该选择哪一个?
东方快车上的死者是臭名昭著作恶多端的绑架犯,他残忍地让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恐惧中死去,他如同暗夜中的撒旦摧毁了一个家庭,于情于理他死不足惜。然而法律的缺陷却变相的宽恕了他,让他竟然能以新的身份逍遥作乐。善良无辜的人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却无能为力,这是法律的悲哀是公正的悲哀。法律本应该代表正义,如今却让正义在所谓的公正面前弯曲了脊背。十二个复仇者不认可公正,他们需要的是正义,哪怕重新取回正义的手段是让自己也变得不义。
我认为,书中展现了两对矛盾:一是十二位复仇者的复仇方式,杀了雷切特是报仇但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同他一样的凶手;二是波诺的选择,选择把十二位复仇者交给警方还是包庇他们的复仇,一边是理智而一边是情感。
南斯拉夫郊外的暴风雪暴虐而疯狂,漫天大雪飞舞,落在大地上如同一块厚重的羊毛毯,轻柔地盖住所有血腥、暴力和恐惧。复仇,为了一个正义的理由,手刃仇人,十二位复仇者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跟随着雷切特乘上了这列东方快车,十二个人分享一把刺刀,一个人一刀在凶手身上画出深浅不一的刀痕,他们沉默着满怀愤怒以及胜利的喜悦冷笑着审判着凶手,他们替天行道他们将不义之人处死,尽管代价是让自己也成为凶手。“社会已经宣判过他死刑;我们只不过是执行判决而已”——复仇者如是说。他们认罪,他们坦然,他们微笑地接受波诺的定罪,仿佛犯了罪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审判者波诺。
波诺也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信仰危机。他是一名侦探,理应遵从法律,然而情感的力量却如同一只醉汉的手,把他心中的天平生生倾覆了。在法律与正义面前,选择哪一样都令他痛苦万分。选择法律,就等于埋葬了正义微弱的呻吟,等于纵容了凶手的罪行,等于背弃了心中的道德;选择正义,就等于蔑视了法律,等掩盖了这桩发生在眼前的命案,等于包庇的十二位复仇者的杀人罪行。无论选择哪一样,都是有罪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因果报应,没有所谓的善恶到头,因为本来善恶,就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模糊概念。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又有谁知道。而所谓罪恶,又何从定义?
在书的结尾,最后波诺在破解了迷团后与其他人一起默认了另一种“真相”,想的温情脉脉又充满的人情味,满足了人们善恶有报的美好希翼。然而我更喜欢电影《新东方快车谋杀案》(2010版)的结尾:波诺大声地对坦然认罪的复仇者说“法治必须高于一切,即便有失公允,也应重拾信念使其历久弥坚。法律信念一旦崩塌,文明社会将无栖身之所”,然而当他握住口袋里的十字架时脸上突然涌起了痛苦——上帝选择正义,最终他默许了复仇者的复仇,然而当他最后从口袋里掏出字架紧紧地攥着走在雪地里,脸上的悲伤、纠结让人窒息,他流下泪水,那是他向自己背弃了的法律的忏悔。
 当法律无法制裁罪恶的时候,法庭之外的正义是否是对的公正的呢?是选择道德还是遵从法律,这从来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当人们在法律苛刻的泥潭中挣扎,在公正的迷宫中茫然,正义无处申诉,善与恶无法被定义,那些所谓的“准则”是否还有意义,然而究竟什么又能称得上“准则”呢!
我无法说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里的矛盾让我恐惧。我恐惧那漫天的大雪以及蒸汽扬起的烟雾。我恐惧波诺关于正义的拷问。我恐惧波诺锐利的眼神。因为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手刃那个罪人,哪怕我恐惧刺刀刺向他胸膛时那令人不快的阻力与血沫。